川普祭25%重稅 最慘不是臺積電?美媒嘆害到自家人原因殘酷
川普宣佈計劃對晶片課關稅。(資料照/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祭出關稅牌,他近日宣佈計劃對進口晶片徵收「25%或更高」關稅,而且稅率可能在1年內大幅上升,引發外界關注。《CNN》撰文示警,美國人購買的許多商品價格恐將大幅提高,主因許多晶片都來自臺灣,臺灣以臺積電爲代表的半導體產業,佔全球先進晶片製造產能的90%以上。
報導指出,幾乎所有消費性電子產品和家用電器中都有晶片,例如醫療設備、WiFi分享器、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汽車、家用電器、LED燈泡等,這些產品都會使用到晶片。
前幾年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導致晶片短缺問題,因爲臺灣公司的先進晶片生產能力高,許多美國企業向臺灣公司尋求幫助,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美國去年進口價值1390億美元(約新臺幣4.6兆元)的半導體和相關電子元件,臺灣佔進口量的27%,是輸入美國晶片和電子元件的重要來源之一。
根據報導,臺灣出口到美國的晶片和電子產品價值,從2019年的94億美元,大幅成長6倍多,至2024年高達369億美元。顯見美國對臺灣晶片的依賴程度很高,特別是新型電子產品所需的先進晶片
報導提到,如果川普真的要對晶片徵收25%關稅,這可能會大幅提高美國人購買的許多商品的價格。
雖然臺積電、英特爾、美光、三星等公司將部分生產線轉移至美國,但美國人使用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中,絕大多數先進半導體晶片來自臺灣,
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電機與電腦工程學教授約翰·達勒薩斯說,雖然關稅讓美國國內晶片產量增加,但美國的電子組裝業務非常稀少。這代表美國生產的任何晶片都必須運送到臺灣、韓國、大陸、墨西哥等地,美國人購買的電子產品可能仍面臨關稅問題。
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電機與電腦工程學教授拉凱什·庫馬爾直言,在美國生產晶片的成本相比亞洲國家更高,對晶片徵收25%的關稅,勢必將提高晶片的價格,美國人購買的電子產品價格也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