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喊課藥品250%高關稅 立委要求主動監控3類藥物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14日邀請衛生福利部等就「美國針對進口藥品、原料藥課稅對我國產業造成影響」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部長邱泰源(左起)、健保署署長石崇良、食藥署署長姜至剛一同上臺答詢。(杜宜諳攝)
美國總統川普預告,將對藥品課徵高額關稅,最高可能達250%,立委劉建國憂心,藥品價格恐受到波動,尤其癌症、罕病、重症患者可能加重負擔,衛福部應主動監控相關自費藥品的價格波動,緊密追蹤國內藥品價格是否受國際因素提高,避免造成恐慌加價。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天針對「美國針對進口藥品、原料藥課稅對我國產業造成影響」舉行專題報告,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面對國際情勢變化,特別是美國關稅,一定要穩固臺灣藥品供應穩定性,讓藥價合理,因此衛福部啓動四大策略。
邱泰源表示,啓動四大策略確保藥品穩定供應,包括:藥品預警制度、增加藥品儲存量、確保藥價合理,以及鼓勵在地製造。其中,今年4月已請擁有國外藥品許可證的廠商增加儲備量,製劑爲3個月、原料藥爲6個月。
劉建國表示,當全球藥價波動,藥廠爲了維持利潤而將成本轉嫁到其他國家,可能導致藥價飆漲,癌症病友恐面臨更大負擔。他提出3個疑問,已經在健保給付中的癌藥,會不會重新議價或退出?可能準備被納入健保的癌藥,會不會因爲關稅衝擊而無法納入?已經在自費用藥的癌友,若藥價上漲恐難以負擔。
邱泰源強調,不管是健保或自費上,最大原則是一定不要讓癌友增加負擔;目前持續針對藥品可能受到的衝擊做評估,由於川普一直變化,會隨時做調整。
石崇良指出,因應全球藥價齊漲,最大沖擊在於專利期內的藥物,因此首先盤點這類藥物,健保還有214項,一年健保支出390億元,其中必要藥品約75項,約200億元,短期內需要多一點費用挹注;另外,其中有76個品項會在未來5、6年過專利期,因此鼓勵學名藥或生物相似藥來替代,目前已祭出鼓勵措施,前兩張取得藥證者比照原廠藥覈價。
立委林月琴認爲,如果美國真的把藥品關稅提升到250%,影響恐怕不是隻有商業利益得失,也是逼着臺灣認清「藥品韌性不要依賴進口」的事實,因此需要加強在地供應。日本健保給付學名藥過去市佔率80%,經過9年已提升到85%,我國的目標爲何?石崇良迴應,目前學名藥佔率約40%,希望未來3年拉高到70%。
健保署去年7月1日試辦鼓勵醫師開立生物相似性用藥,林月琴認爲,應進一步鼓勵醫師開立學名藥。石崇良說,去年試辦生物相似藥成效不錯,因此今年7月1日擴大到化療學名藥,共100多個品項;明年1月打算擴大到所有癌症學名藥,之後也會逐步擴大到所有基本使用的學名藥。
林月琴提到,除了特別條例中有200億經費優先藥品供應外,長久之計還是要達到藥品自主可控的實質韌性,建議健保署另外爭取50到100億元成立藥品韌性基金或專款,並鼓勵公立醫院優先採購國產學名藥。邱泰源對此表示認同「我想這是應該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