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五大名師獻策 降低風險部位、停損槓桿商品

臺股部位因應策略

全球股市在臺灣清明連假期間遭遇川普關稅重拳狙擊,臺股本週面臨破底危機,五大名師獻策,建議投資人可降低風險部位、停損槓桿商品、降低持股水位至3成至5成,避險資產可續抱,但不建議在7日加碼。

綜合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統一投顧總經理廖婉婷、元富投顧總經理鄭文賢、臺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國泰證券證期處協理蔡明翰等五大名師看法,由於不確定性因素仍未消除,建議接下來應降低風險部位,尤其是高槓杆部位,包括融資融券與期貨等,短線可能會受較大的影響。

蔡明翰表示,恐慌指數VIX飆升近40%,依據過往經驗來看,只有金融風暴跟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有這個恐慌水準,而當恐慌情緒到極致時,表示很可能接近底部區間,但接下來仍不可排除將可能持續跌至4月9日的可能性,高槓杆被追繳的壓力大,很容易被甩出去。

想要避險的投資人,法人也不建議在7日大跌時加碼避險標的,觀察臺股連假休市期間,國際股市短線累計的跌幅已大,假如7日下跌8-9%,要放空的空間可能不會太大,若市場情緒稍微轉好可能會有反彈情況出現,若此時轉爲反手作空,很容易變成被「雙面挨耳光」的情況,此外,避險商品包括債券、黃金、日圓等相關ETF短線也已拉高,不建議在7日追高。

持股水位建議可降到3至5成以下,現金部位拉高到5到7成,股票保留的部位可先以高殖利率股、內需型、穩定收益型爲主,高殖利率股由於去年獲利還不錯,有望具高殖利率,不過標的方面仍需觀察公司所屬產業的景氣變化性以及關稅對其的影響性;而內需型產業則包括電信、百貨通路、食品等。持有現貨部位但被套牢的投資人,法人建議可以視持股水位與風險承受度調整,若持股水位不超過3成的投資人,不一定得在7日殺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