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殺進 臺灣受災區遭挖出?專家曝2產業難逃一劫

川普的關稅政策,對臺灣汽車和農產品的影響恐較大。(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反覆不定,使全球經濟面臨高度不確定性。川普日前聲稱,預計4月2日上路的對等關稅,可能會給予部分國家「稅率減免」,但他也說,很快就會對汽車、藥品、木材、半導體等產品祭出關稅。

由於川普並未明確解釋,對等關稅將採取何種認定標準,因此美國的貿易伙伴國,只能自行評估,哪些產業可能會「中標」。

央行總裁楊金龍上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明,從世界貿易組織(WTO)數據來看,若用「簡單平均」計算,臺灣進口關稅是6.5%,美國爲3.3%;但以「加權平均」計算,臺灣是1.7%,美國爲2.2%,就後者而言,臺灣稅率低於美國。

汽車和農產品 影響恐較大

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今(25)日也提到,如果採「加權平均」,臺灣關稅低於美國,至於外界憂心半導體恐面臨關稅衝擊,但臺灣是WTO「資訊科技協定」(ITA)會員,在會員國分階段將資訊、通訊、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等產品關稅降至零的情況下,「ITA的部分,理論上,半導體和伺服器是不能課稅的。」

張建一不諱言,汽車「會比較麻煩」,因爲臺灣出口至美國的汽車零組件相當多,且臺灣對美國進口汽車課徵17.5%的關稅(美國對進口汽車關稅稅率爲2.5%);另一方面,臺灣對來自美國的豬肉、牛肉,也有課徵關稅,「農產品和汽車影響比較大」。

張建一研判,如果川普強調「對等」,那美國就可能要求臺灣降低農產品和汽車的關稅稅率;可是,後續也會衍生出其他問題,因爲依據WTO非歧視性原則,一旦臺灣調降美國進口車稅率,「對其他國家要不要降?」

二線晶圓廠壓力增 半導體業者嚴陣以待

臺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也說,即使川普暫緩晶片關稅,但他有4年任期,所以半導體產業依然嚴陣以待。

劉佩真指出,如果是臺積電這種無可取代、掌握先進製程的業者,就算面臨關稅威脅,也可以把增加的成本,轉嫁給客戶;然而,二線晶圓廠的壓力,或許會比較大,就算4月2日,川普的對等關稅沒有把臺灣半導體納入,業者能暫時鬆一口氣,不過「情況不是隨時可以保證的」。

張建一接受《財訊》專訪時透露,去年臺灣對美國貿易順差達700億美元,其中伺服器等產品佔比很高,雖然關稅對人工智慧(AI)發展趨勢影響不大,廠商也可以把關稅成本轉嫁給客戶,但還是會擔心買氣受衝擊。

文章來源: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