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貿易海嘯 亞洲首當其衝 大陸有機會扮演國際秩序守門人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大刀即將落下,英國BBC報導,亞洲經濟體首當其衝。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大刀即將落下,英國BBC報導,亞洲經濟體首當其衝。專家認爲,多個亞洲國家將選擇表面服從、實則獨行其是,在貿易震盪中試圖穩住自身經濟安全。這場貿易海嘯也讓中國有機可乘,逐步崛起爲「國際貿易秩序守門人」的角色。

川普4月2日宣佈對貿易伙伴開徵對等關稅,對部分亞洲經濟體的稅率尤其嚴苛。亞洲除了中國以外,目前僅越南與華府談成初步貿易協議。

東南亞國家在2024年佔全球GDP達7.2%,在這個背景下,高額關稅可能造成長遠衝擊。馬來西亞的紡織、橡膠、傢俱等勞力密集產業恐受到重創。印尼與泰國選擇主動安撫美方,表態願擴大自美進口並降低關稅,以換取關稅豁免。至於如柬埔寨等談判籌碼有限的窮國,面臨高稅率卻無力以擴大對美採購換取讓步,處境尤爲艱難。

隨着亞洲貿易聯盟重組,新加坡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杜特指出,「這反而給了中國一個大好機會,崛起爲國際貿易秩序的守門人」。

波士頓顧問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兼合夥人巴拉德瓦傑提出,當美國與其他國家愈發擁抱保護主義,亞洲正在朝反方向前進,更加開放貿易與扶植本地企業,「川普關稅正在加速兩大趨勢:一是中國與西方貿易放緩,二是中國與新興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擴大。」

川普政策引發的貿易動盪,可能重塑全球經濟秩序,但美國最終未必能成爲贏家。杜特以一句古老諺語總結亞洲因應川普貿易政策,將是「表面服從,實際獨行其是」。杜特表示,「亞洲經濟體同時依賴中國與美國……它們基本上位於全球供應鏈的核心位置。一旦全球供應鏈或貿易模式出現變化,對這些國家而言,情勢將變得更加艱困。」

川普關稅不光衝擊亞洲生產國,也推高美企在亞洲的營運成本。以Nike等長年在越南、印尼設廠的服飾品牌爲例,部分企業已表明進口成本上升將轉嫁消費者。

延伸閱讀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幾周內與陸官員會面

臺灣真能在經濟上脫離中國嗎? 紐時:兩岸經濟脫鉤代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