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開獎在即 專家估高於日韓25%機率不低!中長期投資主軸仍是「AI相關」
近日,美國總統川普開始開獎,分階段公佈對各國的關稅課徵數字,儘管目前臺灣的關稅數字尚未明朗,但野村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張繼文預估,「高於25%(日、韓關稅數字)的機率是不低」。(美聯社)
文.林韋伶
「當初臺灣的關稅數字,就是比日韓高」
張繼文之所以認爲臺灣面對的關稅可能比日、韓還高,主因是「當初臺灣的關稅數字就是比日、韓高。」
他也分析,照川普的邏輯來講,除了他不在意的小國,可能直接罰它一個數字,但以臺灣來說,對川普來講是很重要的。
張繼文進一步解析:「不是說臺灣有多大,而是貿易逆差,臺灣其實是排在前五名的,如果排在第六名的日本都25%了,以川普現在想的是『如何從這些國家訛下更多錢』,又參考他那個大又美的法案,其實一點都不美,其實是缺很多、很多錢。」
他認爲,對臺灣來說,重點在於該怎麼樣去還美國,「我們在2024年還有74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應該怎麼還?我們勢必要做更多努力,包含臺幣升值、買美國的天然氣、軍火,可能連臺積電送過去都還不夠。」
臺灣產業面臨關稅與匯率雙重壓力
若要評估臺灣有哪些產業會因高於日韓的關稅受害,一名資產管理業者分析,首先要思考臺灣有哪些產業跟日、韓是重疊的,包括:鋼鐵、紡織、塑化等出口導向型傳統產業,還有半導體中的DRAM等產品,都可能受到衝擊。
此外,他也認爲不可以只考慮關稅,還要將匯率納入考量,「因爲關稅只是一部分,匯率也很重要,以匯率走勢來說,新臺幣漲勢比日韓還要兇猛。」也因此,部分與日韓競爭的產業,其實已經受了傷。
不可替代產業可望保持競爭力
然而,在面臨多方壓力中,也有產業具備相對優勢。以AI相關產業供應鏈爲例,臺灣在AI伺服器產業中的市場佔有率穩定增長,且受到國際供應需求推動影響較低。
張繼文認爲,這些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產業,能在全球供應鏈中持續保持競爭力。
野村投信分析,受到關稅與美元走弱的影響,今年臺股的企業盈餘成長出現下修的情況,從先前預估整體可達20%以上的水準下修至約15%,由於關稅的影響與美元走勢仍有不確定性,不排除仍有下修的可能。
然而,科技股中仍有獲利預估上調的次產業,例如散熱、網通、電源供應器等,這些都與AI的成長相關,顯示AI的需求相當強勁,這也是第三季乃至於中長期的投資主軸。
關稅如不定時炸彈 惟AI產業軟硬體皆持續推進
野村投信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鬱如進一步分析,約兩年前,市場開始關注AI成長趨勢,從持續建置中的基礎建設到最近較常聽到的AI Agent、人形機器人等應用層面,軟硬體皆持續推進。
就以科技進程不可或缺的半導體爲例,根據研調機構IDC的預估,2025年全球半導體產值爲7798億美元,年增率15.9%,其中資料中心年成長33.6%,2026年繼續成長15.6%。
半導體關稅兩情境 一是難度太高、二是難以計算
目前半導體的預估尚未納入關稅戰的影響,關稅戰影響來自幾方面:第一、美國直接課半導體關稅:臺灣目前出口到美國半導體比重不高,直接課稅影響有限;透過最終產品間接課稅技術難度太高,難以實施。
第二、關稅直接影響最終消費最後影響到半導體:目前無法計算,尚待觀察。
至於雲端方面的資本支出則是持續增加,2025年雲端資本支出預計將增長38%,CSP業者加大AI伺服器投資的力道,預計2025年雲端資本支出總額將達到3920億美元。
其中,微軟和Meta在2025年的資本支出意圖仍然強勁。微軟將在2025年下半年轉向短期資產(如CPU/GPU/網絡設備)的投資。Meta的2025年資本支出增長將由支持生成式AI和核心業務的投資驅動,伺服器是最大的增長驅動因素。其他持續受惠於AI成長趨勢的還包括散熱(從氣冷到液冷)、PCB、ABF載板,以及網通、電網等,亦爲可持續關注的族羣。此外,社會結構變化將推升人形機器人需求,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想像成長空間很大,但在2028~2029年之前不易達到百萬數量等級水準。
整體看來,臺灣企業應考慮未來競爭的思維改變,或結合不可替代性的特色產品,或設法融入美國市場。唯有適應變化,才能在全球經濟結構性改變中尋找新的機會。
本文授權自今週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川普放話8/1關稅大限不會再延後!若臺灣稅率高於日韓的25%,傳產、石化、紡織、機械業恐首當其衝
00919配息0.72元準備發息!大前輩降股息、之後會換它?貼息還能抱?達人:做這事免想其他的
中信金(2891)股價44.95元創高,臺股魔咒「金融股是多頭最後一棒」,60萬股民該跑嗎?達人點出2關鍵
41年老牌科技廠股票變壁紙,前董座閃辭「公司證實已辭世」…新團隊:有3.7萬股東要顧會拼申覆…櫃買中心迴應了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週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