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美中臺關係 學者:臺須建更彈性的政策空間
淡江大學主辦「2025年美中臺關係的互動與發展研討會」於16日舉辦,海基會董事長吳豊山(右4)、陸委會前主委陳明通(右5)、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左4)等多位專家學者出席。記者謝守真/攝影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峰16日在一場座談會指,隨美國川普政府再次爲全球地緣政治帶來諸多不穩定因素,由於許多狀況「臺灣很難操之在己」,我方勢必要強化自身實力來因應最糟的情況帶來的衝擊,建立更快速因應國際變局的能力,甚至建立更有彈性的政策空間,去面對許多不可控的兩岸衝突風險因子。
由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中共研究雜誌社主辦的「制度修正與戰略選擇:2025美中臺關係的互動與發展」座談會於16日舉行。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提到,川普上臺後,美中在安全與經濟領域的博弈迅速升溫。在此同時,大陸在經濟成長放緩下仍維持國防預算增長,推進「強軍夢」與軍隊現代化,擴張海權並深化對臺軍事與認知壓力,探取抵近軍演、灰色地帶襲擾等手段,實現對臺「內海化」目標。
就北京對臺方向來看,馬準威認爲,儘管軍事行動頻繁,習近平在對臺政策仍展現「戰略定力」,避免全面衝突升高風險。曾偉峰則研判,中共當前優先目標在2030年前實現三中全會設定目標,具體實踐透過「十五五規劃」在經濟、科技、社會、民生等達標,對臺工作則包含「反獨、反干涉」、「塑造祖國必然統一大勢」、「深化兩岸融合」等多項策略,這顯示中共並未追求急統,中共中央當前戰略重心仍放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曾偉峰續稱,若此符合當前中共對臺思維,或許可研判中共犯臺之風險更可能來自地方執行以及美中對抗等層面。就兩岸關係而言,儘管未見中共中央追求急統,但中層地方官員,包含軍方,或可能在履行對臺工作時,採取過度加碼的方式,進而導致衝突不斷升級。
鑑於此,曾偉峰提到,兩岸衝突不斷升級會出現幾種可能場景。爆發臺海突發事件,若因在臺海周邊兩岸政府或軍方一不小心導致雙邊衝突升級,此情景研判風險仍可控,主要由於是大陸在政治集權下黨的控制下,突發事件或讓中共對臺作爲更硬,但爲服務中共最終戰略目標下,仍會讓大事化小。然而,若臺海突發事件引發臺灣民意政治轉向,中共評估可能賴向盡獨不可逆,則兩岸大沖突恐難避免。
另,曾偉峰說,就美中臺關係而言,美國角色亦或改變當前中共對臺策略,尤其是若美中對抗失序,致使中共試圓打造的有序發展環境受阻,甚至影響其統治基礎時,中共可能轉雙其戰略目標,從中國式現代化轉向民族主義訴求,方針從漸統轉向急統,在此情況下兩岸衝突亦將不可避免。
鑑於此,曾偉峰認爲,臺灣是有韌性因應中共的這些作爲,但面對多種狀況「臺灣很難去操之在己」,臺灣勢必需要先評估可能發展態勢,強化自身實力來因應最糟的情況帶來的衝擊,隨2025年美國川普新政再次爲全球地緣政治帶來諸多不穩定因素,我方必須建立更快速因應國際變局的能力,甚至建立更有彈性的政策空間,去面對許多不可控的兩岸街突風險因子。
圖爲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峰。記者謝守真/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