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行業觀察:遊戲與IP衍生品賽道迎雙重利好;大模型降價加速應用場景落地

隨着2025年中報披露窗口臨近,傳媒板塊中業績確定性較強的遊戲、出版及IP衍生品方向備受關注。AI技術加速滲透、政策支持疊加消費代際更替,推動行業結構性機會顯現。遊戲領域在技術創新與全球化佈局中持續突破,IP衍生品市場則受益於文化新消費需求的崛起,成爲產業鏈延伸的重要方向。

遊戲行業:AI技術驅動與全球化佈局

AI技術的深化應用爲遊戲行業注入新動能。近期OpenAI發佈GPT-5版本並下調API定價,大模型成本進一步降低,爲遊戲開發端的內容生成、交互設計等環節提供更高性價比的技術支持。例如,AINPC、UGC內容生成等應用已進入產品化階段,驅動遊戲體驗向智能化、個性化升級。與此同時,國內遊戲廠商加速全球化佈局,如《絕區零》宣佈與阿斯頓·馬丁展開國際聯名合作,通過跨界IP聯動提升品牌影響力,爲海外市場拓展提供新範式。

電競產業的規模化發展亦成爲行業增長引擎。2025年上半年中國電競產業收入同比增長6.1%,多地政府加大電競產業園投入,深圳、上海等地項目投資規模超25億元。完美世界等頭部企業通過共建式合作整合硬件、技術資源,推動電競賽事覆蓋網吧、校園等全場景,進一步擴大用戶基數和商業化潛力。

IP衍生品市場:文化消費新需求崛起

在“Z世代”成爲消費主力的背景下,IP衍生品需求持續爆發。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突破500億元,用戶規模達5.76億人,預計2025年將增至680億元。影視公司通過“影遊聯動”探索IP變現新路徑,如橫店影視城前7個月接待超2300個豎屏微短劇劇組,內容形態向輕量化、碎片化演進。此外,IP與科技融合趨勢顯著,部分企業嘗試將Web3技術與遊戲結合,探索虛擬資產與實體經濟的互通,爲IP衍生品市場開闢增量空間。

出版板塊則憑藉教材教輔的剛性需求維持業績穩定性,國有出版公司通過數字化轉型探索新業態。而影視領域雖受暑期檔票房拉動,但內容監管政策優化及IP衍生業務拓展,或成爲盈利改善的關鍵變量。

(注:本文基於公開資料梳理,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