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醫療行業觀察:瑞金醫院聯合華爲發佈病理大模型;華大基因等企業加速佈局應用場景

全球“AI+醫療”行業正迎來爆發式增長。據預測,其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137億美元躍升至2030年的1,553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5.5%。政策推動與技術突破雙輪驅動下,國內醫療AI三類證審批加速,AI製藥、精準診斷、醫學影像等細分領域進入商業化加速階段。與此同時,AI大模型與醫療場景的深度融合,正推動行業從經驗醫學向精準醫學跨越。

大模型引領醫療技術突破

醫療大模型的技術迭代成爲行業焦點。2月18日,上海瑞金醫院與華爲聯合發佈瑞智病理大模型RuiPath,基於華爲DCSAI解決方案構建,覆蓋中國90%的常見癌種,單切片AI計算時間縮短至秒級,診斷準確率達90%以上。該模型不僅解決了病理醫生資源短缺的痛點,還將專家經驗轉化爲普惠資源,爲臨牀治療提供精準決策支持。

國內科技巨頭與醫療企業競相佈局垂直領域大模型。騰訊與邁瑞醫療合作推出“啓元重症大模型”,5秒內可生成患者病情總結;京東健康發佈“AI京醫”體系,涵蓋AI診療助手和科研工具;華大基因通過基因組數據與AI算法結合,推動精準健康管理。華爲、百度等企業則在藥物分子設計、眼科診斷等領域建立差異化優勢。

技術落地的挑戰仍存。華爲副總裁周躍峰指出,從通用大模型到醫療場景模型的轉化需針對性訓練,且開發週期、數據安全等問題仍需解決。瑞金醫院王朝夫教授強調,高質量醫療數據積累是模型訓練的基礎,該院已建成百萬級數字病理切片庫,爲AI應用築牢根基。

應用場景加速拓展與商業化實踐

AI在醫療核心場景的應用快速延伸。在藥物研發領域,晶泰控股、泓博醫藥等企業通過AI優化分子設計,縮短研發週期;微創機器人等公司推動手術機器人技術升級,提升外科手術精準度。影像診斷方面,聯影智能的AI輔助系統可快速識別病竈,降低誤診率;華大基因的AI技術已應用於腫瘤早篩和遺傳病檢測,覆蓋超2000家醫療機構。

商業化進程與政策支持形成共振。國家醫保局近期將AI輔助診斷納入價格構成,推動技術變現;《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參考指引》明確84個細分領域,爲行業提供方向。企業端,訊飛醫療、醫渡科技等通過AI優化診療流程,衛寧健康發佈醫療大模型WiNGPT2.8,實現從數據管理到臨牀決策的全鏈條賦能。

資本熱度與產業風險並存。儘管AI醫療概念股近期表現強勁,但多數企業仍面臨業績虧損、研發投入高企等壓力。華大基因、金域醫學等公司2024年淨利潤預虧,衛寧健康、潤達醫療等淨利潤同比下滑超50%。與此同時,部分企業高管減持引發市場對估值泡沫的擔憂。如何在技術突破與商業回報間取得平衡,將成爲行業下一階段的核心命題。

AI+醫療的浪潮已不可逆轉,技術迭代、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共同推動行業向縱深發展。未來十年,AI有望在藥物發現、疾病預測、遠程醫療等領域持續創新,重構醫療生態。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AI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