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公益出租房屋破17萬戶!全臺之冠在這都
臺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公益房東的增加,主要透過兩大手段,一爲透過「租金補貼」讓房東自動轉爲公益出租人,另外一個則是「囤房稅」促使房東主動申報,減輕稅負,因此2017年初住宅法修正案上路,公益出租人正式法制化並提供租稅優惠,此後政府也擴大辦理租金補貼,使公益房東數量逐年增加。
張旭嵐指出,臺北市的公益房屋成長速度不及其他都會,一來是臺北市的新供給量長年就比其他五都還少,能釋出到租屋市場的住宅相對有限;加上臺北市的租金水位高,申請租金補貼的家庭成員每人月均所得上限爲5.8萬,相對臺北市一般家庭房型租金至少在2.8~3萬左右,幾乎佔收入的一半,所以排富後,2023年租金補貼覈准數戶僅5萬多戶,排名六都倒數第二,僅高於臺南,因此要靠租金補貼催生公益房東的力道也有限。且臺北市的住宅屋齡多逾30年,老屋房屋稅基低,因此對部分臺北市的房東而言,主動申報減稅的誘因也較薄弱。
臺灣房屋集團趨勢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臺中市公益出租房屋飆破4萬戶,一口氣超車新北市奪下全臺之冠,主要是臺中近年重劃區推案熱絡,新取得使照的住宅宅數,已連續五年拿下六都第一,市場供給多;加上新房子的房屋評定現值較高,連帶影響房屋稅金,因此在節稅考量下,新屋屋主成爲公益房東的意願也較高。
此外,臺中的租金行情比雙北便宜,大多數的租賃套雅房,月租金都低於綜所稅的1.5萬元免稅額,因此房東成爲公益出租人,所得全額免稅的機會大,也讓臺中屋主成爲公益房東的態度較其他都會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