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春燕不見蹤影 前兩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年減25%

2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月增9.5%,其中,僅臺中市與臺南市交易量減少,分別月減1.5%與8.8%,其餘四都交易量表現均成長,臺北市月增15.4%,新北市月增24.7%,桃園市月增10.1%,高雄市月增12.4%。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說,農曆春節過後,看屋、購屋行程啓動,但買氣與1月相當,量增的四個都會區均受惠於新屋交屋潮的挹注,讓2月交易量月增超過一成。整體而言,六都2月建物買賣移轉量較1月增加9.5%,年後房市是否出現遞延性買盤,仍有待觀察3月交易市況才能驗證。

市場交易量已經明顯量縮,民衆看漲房市的信心也漸趨理性,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市已經迴歸自用當道的市場,預料後面政策不致於再出重手,而現在房貸狀況雖仍偏向緊縮,不過房貸申貸撥款的確定度較高,若股市沒有太大波動,則房市可能呈現量縮盤整格局,但的確現在不可預期的外在因素風險越來越高。

以前兩個月合併來看,都會區整體較去年同期明顯縮減逾2成,主要是去年上半年房市處於景氣熱絡的上升期,臺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但今年首季受打炒房及股市盤整影響,加上新青安熱潮逐漸退卻,建商購地的步調也有放緩跡象,因此整體市場呈現保守觀望,使今年初的買賣移轉表現低調。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目前市場雖說普遍慘淡,但也不是全然壞消息,例如銀行貸款問題不如去年年中嚴重,且近期市場如屋齡較高、機能性較差或是買氣較膠着的高總價等物件,屢現降價個案,加上不管是新案或二手市場皆有委售量攀升趨勢,以目前態勢來看,適逢2025年將是近年來最大新案交屋潮的開端,是否牽動民衆最關心的價格表現,值得留意。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從本月各地區的表現來看,儘管春節假期已過,2月的工作天數較上月增加,但臺中、臺南的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卻仍呈現小幅月減的趨勢,推估其原因,應是隨着中南部房市熱潮消退,民衆對房價下跌的預期心理持續發酵,導致交易動能趨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