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科技接待13家機構調研,包括信達證券、度勢投資、於翼資產等
2025年2月19日,楚天科技披露接待調研公告,公司於2月18日接待信達證券、度勢投資、於翼資產、中信保誠、圓合金控等13家機構調研。
公告顯示,楚天科技參與本次接待的人員共1人,爲董事會秘書黃玉婷。調研接待地點爲電話會議。
據瞭解,楚天科技在2024年面臨業績挑戰,爲保持市場規模,公司調整了部分產品銷售價格,導致綜合毛利率下降和利潤增長承壓,歸母淨利潤預計虧損3.8億-4.8億,扣非虧損4.2億-5.2億。影響利潤的因素包括存貨跌價準備和子公司的商譽減值。爲改善業績,公司採取了精細化管理、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產品差異化競爭策略等措施,以期在2025年逐步改善經營淨利潤水平。
在海外出口業務方面,楚天科技2024年本部出口新簽訂單突破10億人民幣,尤其在歐洲市場取得突破。公司計劃通過加強國際業務資源投入和深耕海外市場,提高海外市場訂單在國內訂單中的佔比。
關於訂單交付週期和收入確認,楚天科技的產品製造週期一般爲3-9個月,國內訂單以客戶簽字的現場安裝調試驗收合格單爲收入確認時點。在AI與智能化方向,楚天科技作爲行業領軍企業之一,推動智慧醫藥工廠的研發與落地,致力於打造智能醫藥裝備生產整體解決方案,通過數字AI智能體賦能醫藥裝備企業新質生產力,推動醫藥裝備技術的智能化與產品化,賦能用戶價值提升。
調研詳情如下:
一、內容提要:
1、電話會交流
二、主要關注的問題與回覆如下:
1、2024年的業績情況,及公司的改善提升措施?
(1)業績情況:
2024年公司爲確保市場規模,穩存量、拓增量,對部分產品銷售價格進行了適當調整,致使公司綜合毛利率下降,利潤增長承壓,歸母淨利潤虧損3.8億-4.8億,扣非虧損4.2億-5.2億。
影響利潤的因素還有:①公司2024年末對存貨進行跌價測試,預計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金額約爲14,000萬元,主要系虧損的在手訂單合同產生的存貨跌價準備。②公司2024年末對子公司Romaco集團以及楚天華通初步進行了資產減值測試,其中預計對Romaco集團計提商譽減值約11,000萬元,預計對楚天華通計提商譽減值約6,000萬元。
(2)改善措施:
①持續實施精細化管理,實現降本增效。研發端優化產品方案、供應鏈優化採購成本、製造端提升生產效率,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降本增效。2024年下半年以來,公司持續進行管理優化,提升人效比。通過精細化管理,嚴控成本費用,公司整體運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2025年,降本增效成果將逐步顯現,經營淨利潤水平將得到逐步改善。
②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擴大國際銷售業務在公司業務中的佔比。2024年,公司實施國際銷售及服務的本土化策略,在歐洲等市場已取得良好進展,建立了多個樣板點。2025年,公司將繼續利用國際SSC及國際市場樣板點,加大國際市場如歐洲、美洲等發達地區的拓展力度、增加國際重點客戶的服務力度以增加業務黏性,進一步提升公司國際銷售業務市場佔有率。
③採取產品差異化競爭策略,提升合同質量。2024年下半年以來,新增訂單合同質量及毛利率較上半年已出現明顯提升。2025年,將繼續提升合同質量,逐步提升產品銷售價格、訂單毛利率,優化信用政策,保障公司利潤及現金流。
2、海外出口業務的情況及規劃?
2024年,公司本部出口新簽訂單首次突破10億人民幣,在歐洲等市場也取得了良好突破。爲應對市場環境變化及適應新的競爭態勢,公司一直在加強對拓展國際業務的資源投入,在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SSC(銷售服務中心),隨着公司對海外市場的深耕,公司國際訂單信息與合同金額都有明顯增長,未來規劃海外市場訂單佔比超過國內訂單。
3、公司訂單交付週期和收入確認是什麼樣?
公司廠內交付的生產週期未受影響,產品製造週期一般情況在3-9個月,產品製造完成後,調試安裝交付,受客戶的現場條件和項目進度的影響。
公司國內訂單,以取得客戶簽字的現場安裝調試驗收(SAT)合格單爲收入確認時點。
4、公司在AI與智能化方向的佈局?
作爲中國醫藥裝備行業領軍企業之一,公司率先在行業中推動智慧醫藥工廠的研發與落地,致力於打造智能醫藥裝備生產整體解決方案。基於“產品技術與製造技術雙優先”的戰略,楚天科技在硬件和軟件等方面持續投入,積極推進佈局數字AI智能體賦能醫藥裝備企業新質生產力,推動醫藥裝備技術的智能化與產品化,賦能用戶價值提升。
其應用場景主要有幾方面:對公司自身而言,能夠優化訂單生產計劃和提升整體生產效率等;對下游客戶而言,可實現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
公司的AI與工業4.0技術,與產品線相聯動,結合客戶的實際痛點,爲客戶提供智能化和數字化的改造服務。智能數據能夠爲數據的分析與決策提供支持,比如生產過程行爲監控,一旦生產過程中發現異常便可實時預警,從而有效把控產品質量。同時,可根據歷史數據和當前生產狀況,爲未來生產趨勢提供輔助性的管理決策支持,實現生產全週期管理。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靈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