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止痛藥沒效!卡車運匠頭痛3個月 醫揪竟是鼻竇炎惹禍
醫師王星翰說明,「鼻竇頭痛」常見的疼痛位置分散在雙眼上下與鼻腔周邊。圖/臺中醫院提供
55歲詹姓卡車司機有偏頭痛病史,過去吞顆止痛藥就沒事,近3個月反覆頭痛,吃藥也沒效。他經友人介紹,向衛福部臺中醫院「慢性頭痛特診」求診,查出是鼻竇炎併發頭痛症狀,經用藥治療,一個月後完全改善,恢復正常生活。
詹男自述,他就醫前三個月曾感冒,出現咳嗽、流鼻水、流鼻涕等症狀,感冒好了,額頭附近卻開始頭痛,痛起來就悶脹難受,他曾懷疑是天熱加上工作時間長造成,有吃止痛藥就緩解,但沒多久又頭痛,不勝其擾。
臺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王星翰說明,「慢性頭痛特診」患者頭痛的原因很多,包括偏頭痛、血管炎、失眠、感冒等,通常都會根據患者病史、發病的症狀與部位來找出頭痛的特性與原因,症狀不典型就會輔以鼻竇X光影像等檢查追查病因。
王星翰指出,鼻竇位於額頭及鼻側兩頰,詹男頭痛多在額頭附近,符合鼻竇炎發病位置,加上近期曾上呼吸道感染,就醫前3個月曾感冒,出現咳嗽、流鼻水、流鼻涕等症狀,吃藥治好感冒,卻接着出現頭痛症狀,發病時間不固定,但每次頭痛就悶脹難受,吃止痛藥也無法改善,懷疑是鼻竇頭痛,用藥後大幅改善。
王星翰認爲,臺灣空污、人口集中,加上海島國家特有的溼熱環境,許多民衆飽受慢性鼻竇炎所苦,根據2023年6月「鼻科學」Rhinology一項研究統計指出,臺灣鼻竇炎發生率約3%至6.4%,約有1百萬名患者常苦於鼻塞、鼻涕倒流、臉部脹痛及慢性咳嗽所苦,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嗅覺及睡眠品質;青少年病患還可能因注意力不足、缺課而阻礙學習。
醫師王星翰說明,患者的鼻竇周邊有腫脹、發炎的現象。圖/臺中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