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魷魚增抵抗力、延緩老化 營養師:少做1事膽固醇爆量

魷魚熱量低,蛋白質含量高,食用時一定要去除內臟,減少膽固醇攝取。(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魷魚、透抽、花枝、小卷等「魷魚家族」不只熱量低、蛋白質含量高,還含有大量的鋅,可以幫助提升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還能延緩老化。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很多人擔心魷魚膽固醇高的問題,但其實只要去除內臟、用川燙或清蒸方式烹調,膽固醇含量並不會太高。

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專指出,很多人擔心魷魚的膽固醇問題,其實不用太緊張,根據臺灣食品檢驗的研究,魷魚在去除內臟後,每100克的膽固醇含量大約在100至300毫克間,但這些膽固醇大多屬於固醇類,不會讓血液中膽固醇升高,反而還有機會幫助降低三酸甘油酯,補充像EPA、DHA對身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但有2大前提,首先要把內臟處理乾淨,再來就是用川燙、清炒等清淡方式來料理。

心臟科醫師劉中平過去也曾PO文指出,魷魚的膽固醇大部分是在內臟之中,去除頭部和內臟之外的魷魚肉,膽固醇含量並不會太高。​魷魚肉裡面的油脂大部分是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含量,提升血管壁的健康,但烹調方式很重要,膽固醇碰到高溫會被氧化,在血管壁堆積,造成血管內壁油脂斑塊,阻塞血流,因此要少吃炸的,儘量用水煮、清蒸。

此外,高敏敏也列出魷魚、透抽、花枝、小卷的膽固醇含量,以重量100克來計算,魷魚爲270毫克、透抽(中卷) 爲337毫克、小管(小卷)爲316毫克、花枝(烏賊)爲193毫克、軟絲324毫克。

想要挑新鮮魷魚,外觀要看起來完整、摸起來有彈性,眼睛明亮有神,不要霧霧的,如果外殼破掉、有傷就不要買,有點黏但沒腥味的魷魚,新鮮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