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讓市場更有活力更加公平

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了“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相關工作情況作了介紹。信息顯示,“十四五”以來,我國企業淨增1999.9萬戶,個體工商戶淨增3394.6萬戶,市場準入更加規範、市場退出更加順暢、企業辦事更加高效,經營主體的發展動力與創新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

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作爲國務院發佈的國家級專項規劃,《“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對市場監管事業發展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只有堅持監管規範和促進發展並重的職能定位,統籌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的關係,圍繞規劃明確的重點任務,細化落實、紮實推進,才能營造更有活力、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優勢就是市場規模龐大、發展空間廣闊。發揮好這個優勢,需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大力破除地方保護,保證各類經營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消除制約要素資源流動的堵點卡點,及時防止和制止市場壟斷,維護好、建設好全國統一大市場,更好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所以,在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的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之間的關係。大力推動《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等制度實施,制定一系列支撐法律實施的配套規章,促進公平競爭法治環境更加穩定、透明、可預期。加大對企業之間不正當競爭行爲的監管力度,強化平臺經濟常態化監管,以及對重點領域壟斷風險的監測評估和經營者集中審查。對以行政手段干預市場的行爲,強化制度約束,發揮區域市場一體化的引領作用,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政府公平競爭審查全覆蓋,糾治各種封閉“小市場”、自我“小循環”的行爲。開展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執法專項行動,持續開展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專項行動,爲防範和制止網絡市場無序競爭設置紅燈、劃出底線,推動線下線上市場競爭生態不斷優化。

統籌好活力和秩序的關係,有利於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實踐表明,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制度規則和科學高效的監管執法,可以更好地保障和增強經營主體發展質量和活力,充分釋放超大規模市場潛力,從而讓經營者健康發展、消費者放心消費。需建立統一的經營主體准入制度,實施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實現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業活力。完善涉企收費監管制度,持續降低經營主體成本。推動修訂公司法、廣告法以及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消費者權益保護等領域一批行政法規,建立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等信用監管制度,構建激勵約束並重的合規體系,築牢市場法治保障體系。聚焦民生關切查辦計量、合同、消費者權益保護、價格、反不正當競爭、廣告、檢驗檢測等領域違法案件,持續淨化市場環境。例如,2025年上半年,全國市場監管系統開展多輪專項執法行動。“守護消費”專項行動聚焦兒童用品安全、外賣食品安全、電商平臺霸王條款等民生領域;聯合教育部門開展校園餐專項治理,推行“互聯網+明廚亮竈”智慧管理等行動都爲營造良性秩序發揮重要作用。此外,加強知識產權執法和商業秘密保護,也有效增強了經營主體的創新動力。

安全無小事,事關千萬家,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係爲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提供保障。這就需研究出臺強化全鏈條監管能力、健全責任體系的有力舉措,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建立健全屬地管理和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機制,加強工業產品源頭治理,將部分高風險產品納入生產許可證管理、納入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開展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嚴防各類風險、嚴守安全底線。與此同時,開展質量強企強鏈強縣行動,解決質量堵點卡點問題,加快推進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爲我國產業體系轉型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良好市場環境。(盧雁)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