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蛋白質可以長壽!研究曝多吃植物類蛋白質 老得慢還能降血壓

▲飲食中加入植物性蛋白有助健康。(圖/取自photoAC)

記者楊智雯/綜合報導

近年來,飲食界正掀起一場「蛋白質革命」,從健身族愛喝的蛋白飲,到超市貨架上的高蛋白點心,大家不再只關心吃飽,更在意吃得健康、吃得長壽,傳統印象中的「蛋白質=肉類」觀念,正在被悄悄顛覆,越來越多營養師、KOL與醫師開始提倡,植物性蛋白質纔是真正抗老、保健康的關鍵,社羣上甚至出現「改吃植物性蛋白質後精神變好」話題,吃植物性蛋白質真的有這麼神?醫界與科學研究已經給出答案。

臺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日前於臉書貼文指出,2024年初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在《美國臨牀營養學雜誌》發表一項長期追蹤研究,分析近4.8萬名年齡介於38至59歲、健康狀況良好的成人,探討他們攝取各類蛋白質與延緩健康老化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每日多攝取3%的植物性蛋白質,延緩老化的機率增加約46%,而每多攝取3%動物性蛋白質,延緩老化機率則下降6%,顯示蛋白質來源影響深遠。

研究指出,植物性蛋白質之所以具有抗老化潛力,是因其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LDL)、血壓與胰島素阻抗,並減少促發炎指標的生成,植物性食物如豆類、堅果、全穀物中也富含膳食纖維、多酚與微量營養素,進一步促進心血管與代謝健康,黃醫師也補充:「不是吃越多肉越好,適當加入植物性蛋白質,反而可能吃出長壽力。」

這樣的觀點也與《美國心臟協會》(AHA)最新研究相呼應。該研究近期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雜誌》,分析2294名中老年人近18年飲食資料後發現,每天多攝取20克植物蛋白,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就降低16%。但研究也提醒,蛋白質的「加工程度」是影響健康的關鍵,若攝取來源包含過多高度加工的植物性替代品(如加工素肉、植物漢堡等),反而可能增加血壓風險。

AHA營養學者指出,應以豆腐、毛豆、豆類等未經高度加工的全食物作爲主要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這些天然食物除了蛋白質含量充足,還兼具膳食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是整體營養攝取的優質選擇。

「像豆腐這樣的植物性蛋白質,與仿肉漢堡的加工品是兩回事。」美國加州大學營養學者馬修·蘭德里博士提醒,選擇正確的食物來源,比單看蛋白質含量更重要,他也呼籲:「我們不能把所有植物性蛋白質都歸類爲健康,應該更注重原型、低加工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