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人民幣升匯率創半年以來新高,機構預計人民幣升值或推升股市估值, 深市規模最大的證券ETF(159841)連續6日獲資金淨流入

5月27日,三大指數低開盤中震盪弱勢,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399975.SZ)下跌0.07%,該指數成分股中,國聯民生上漲超1%,國信證券上漲0.63%,光大證券上漲0.5%,中信建投上漲0.31%。

相關ETF方面,深市規模最大的證券ETF(159841)盤中震盪一度飄紅,現小幅下跌0.11%,溢價率爲0.05%。資金流向方面,該ETF上個交易日(5月26日)淨流入額爲623.45萬元,截至上個交易日,已連續6個交易日獲資金淨流入,累計淨流入額爲1.19億元。該ETF最新流通份額爲63.86億份,最新流通規模爲60.36億元。

證券ETF(159841)密切跟蹤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該指數聚焦了A股的大市值證券龍頭,而且既有傳統證券龍頭,也有金融科技龍頭性。證券ETF(159841)同時配置場外證券ETF聯接基金(A:008590,C:008591)。

消息面上,5月26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一度升破7.17,最低至7.16,創半年以來新高。5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7.1876,下調43點。截至發稿,人民幣對美元回落至7.1888,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回落至7.1823。

據第一財經,今年以來亞洲貨幣和歐元多數對美元升值5%~10%,而人民幣從年初到5月初的漲幅不到2%,近期人民幣的補漲勢頭引發關注。近期,高盛將12個月美元/人民幣的目標價調整至7.0,本週該美資投行又發佈題爲“人民幣的復興”的研報,其中提及,這意味着未來12個月人民幣將有3%的外匯收益。從經驗上看,當人民幣(對美元和一籃子貨幣)升值時,中國股市往往表現良好,這與大多數亞洲新興市場的交易模式一致。從行業來看,當人民幣升值時,可選消費、房地產和多元金融(券商)板塊通常表現優異,而防禦性板塊則表現相反。

華泰證券指出,中國的貿易條件明顯好轉,基本面層面,人民幣有足夠的“競爭力”,且2025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而在去美元化的大幕初啓的背景下,全球、尤其是亞洲資產大幅超配美元、低配本幣這一實質意義上的“套利交易”勢必經歷結構性“再平衡”,這一過程中,人民幣貶值預期或將漸漸消弭,甚至出現升值動力可能是題中之義。

(本文機構觀點來自持牌證券機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代表平臺觀點,請投資人獨立判斷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