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創逾半年新高 中國股市或受益於貨幣進一步升值
證券時報記者 魏書光
昨日(5月26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雙上揚,早盤升破7.17關口,創下2024年12月以來新高。
隨着市場對美元資產信心的缺失,高息狀態下美元恆強的歷史規律已經被打破。
當前,越來越多的市場資金正逐步流出美元資產,開始流向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非美貨幣資產,而人民幣的進一步上漲也將使中國股市受益。
人民幣匯率創逾半年新高
5月26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雙上揚。其中,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盤中最高觸及7.1674;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盤中最高觸及7.16163。同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調86個基點,報7.1833,創4月2日以來最高,調升幅度則創1月21日以來最大。
中國貨幣網數據顯示,截至5月26日收盤,1年期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的遠期外匯掉期點數(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之差)爲-2030點。這意味着,市場預期一年後人民幣匯率將升值約2.8%,有希望突破7.0關口。
在人民幣匯率走強的同時,美元指數26日盤中跌破99關口,上週美元指數下跌近2%。統計數據顯示,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匯率一個多月內一度大漲超2500個基點。
由於市場對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和債務增加的悲觀預期加劇,導致近期美元指數再度大幅走低,推動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非美貨幣普遍升值。
當日,新加坡元、泰銖、韓元升至近8個月以來高點,澳元等其他亞太貨幣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2025年以來,美元指數已累計下跌超過8%,抹去了去年所有漲幅——去年該指數曾錄得2015年以來最大年度漲幅。
中美國債利差刷新歷史高點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匯率升值發生在中美國債利差不斷走闊的大背景下。
5月,中國人民銀行降準降息,推動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走低。同期,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攀升,兩者之間的利差持續擴大。
上週,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升至2023年10月以來的新高,最高達到5.16%。而中國同期國債收益率保持在較低水平,導致美中3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利差擴大至約336個基點,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最大水平。同時,10年期中美利差飆升至286個基點,其他多個期限收益率利差也在200個基點以上。
國盛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楊業偉認爲,未來幾個月,中國固定收益資產需求強於供給,該趨勢若較強,將驅動利率進一步下行,年內10年期國債利率有望下行至1.4%~1.5%水平。對比美國國債收益率,高盛最新報告預計美債利率仍將保持上行態勢,30年期國債收益率可能突破6%,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可能突破5%。
顯然,未來中美國債利差有可能進一步刷新歷史高點。對此,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此前人民幣貶值長期被歸因於中美利差“倒掛”,但本質是兩國經濟狀態的不同。隨着美國經濟因特朗普新政面臨放緩甚至衰退風險,美聯儲或將繼續降息,其政策空間明顯大於中國,若重啓零利率或量化寬鬆,將對人民幣形成明顯支撐。
儘管中美利差已經創下歷史新高,但這並不影響海外投資者增持中國境內債券的熱情。中國債券網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境外投資者持有的境內債券託管量達到29781.5億元人民幣,較3月底的29109.18億元,增加672.32億元。
全球配置人民幣資產需求上升
當前,高息狀態下美元恆強的歷史規律已經被打破。市場對於美債持續走高的收益率並不感冒,更在意包括美債在內的美元資產的安全性,特別是美債在穆迪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至Aa1之後。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指出,評級機構僅評估技術性違約風險(即債務無法兌付),卻忽視了更致命的“貨幣貶值型違約”。他通過橋水基金量化模型測算,若美國政府通過印鈔償還債務,即便以名義本金全額支付,投資者實際購買力損失仍可能達到30%~40%。當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債比例從34%(2015年)降至24%(2025年),美國正重演1971年“尼克松衝擊”前的貨幣信任危機。
華泰證券稱,在去美元化大幕初啓的背景下,全球尤其是亞洲資產,大幅超配美元、低配本幣這一實質意義上的“套利交易”,勢必經歷結構性“再平衡”。在這一過程中,人民幣貶值預期或將消弭,甚至出現升值動力,足以增厚人民幣債券投資配置的綜合回報率。
本月,瑞銀將美元的評級下調至“不具吸引力”,預計隨着美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市場對其財政赤字的關注度上升,美元將再次走軟。瑞銀建議,可利用美元短期走強之機,將多餘的美元現金分散配置到其他貨幣。
高盛在5月26日最新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人民幣在中美貿易爭端中表現出韌性,其進一步上漲預計將使中國股市受益。“人民幣兌美元每升值1%,就能提振中國股票上漲3%,這得益於企業盈利前景改善和外資流入增加等因素。”人民幣的前景支撐了高盛對中國股票“增持”的立場,且在人民幣走強的情形下,可選消費品股、房地產股和券商股通常表現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