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修理工」自我修復 腦中風患者從攙扶到自主行走

盧炳升醫師說明血管阻塞受損的腦細胞,可透過內生性幹細胞療法,提升自我修復力。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桃園市一名曾因急性腦中風患者急診送醫,醫師及時透過取栓手術搶通血管,術後留下右側肢體無力後遺症,穿衣、走路都需家屬協助,經傳統治療與復健未見改善,聯新國際醫院功能與再生醫學中心醫師盧炳升今天表示,經他評估和導入內生性幹細胞輔助療法,歷經6次半年時間,患者從攙扶進步到能自主行走,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盧炳升表示,內生性幹細胞輔助療法最大特色是「不需體外培養」,透過注射顆粒性白血球增生素(G-CSF)喚醒體內既有的周邊血幹細胞,讓這些「沉睡的修理工」透過血液流向受損組織(如腦部、神經系統、心臟),啓動人體自我修復功能,將人體自我修復能力提升3-5倍,修復神經與血管結構,強化康復進程,成爲輔助常規治療方案之一。

盧炳升說,體外培養幹細胞因須抽細胞,進行培養後再移植體內,費用高昂之外,也須謹慎挑選協助培養的業者,避免感染或細胞癌化的風險,內生性幹細胞更顯安全又實惠。內生性幹細胞療法主要是「強化自我修復」,他提醒,此療法並非人人適用,患者在進行前必須完整評估後再進行。

盧炳升醫師說明 電腦斷層顯示血管阻塞後的腦細胞受損(紅圈處),透過內生性幹細胞療法提升自我修復力。圖/聯新國際醫院提供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