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水下巨人》揭海洋哀愁 管碧玲承諾打破8億預算天花板

管碧玲主持,力挺金鐘導演李景白歷時四年、潛水超過600次、以8K拍攝的深海紀實作品。現場邀請潛海戰將、海洋作家廖鴻基及逾200名民衆共同觀影。(圖/海委會)

海洋委員會10月25日在高雄駁二B6倉庫舉辦紀錄片《沉睡的水下巨人》欣賞會,由主委管碧玲主持,力挺金鐘導演李景白歷時四年、潛水超過600次、以8K拍攝的深海紀實作品。現場邀請潛海戰將、海洋作家廖鴻基及逾200名民衆共同觀影,感受海洋的哀愁與希望。

導演李景白透過鏡頭記錄海洋生態變遷,呈現漁網纏礁的現狀,也拍出來自全臺逾5800名「潛海戰將」的行動與堅持。這些志工以潛水技能拆除廢棄漁網,守護珊瑚生態,用行動迴應對海洋的承諾。

小琉球志工代表「天使魚」描述,每次下潛都像身處戰場,面對海流與缺氧風險,仍堅持移除緊纏珊瑚的無聲枷鎖。另一位潛海志工則分享父親被海流捲走時,奇蹟似地被「捷克魚」魚羣包圍護送脫險的經歷,形容那是海洋對守護者最溫柔的回報。

管碧玲指出,海委會推動的「三安」(國安、治安、平安)已獲社會肯定,成功爭取數百億元強化海巡與科研能量,但海洋保育署每年僅有八億元預算,資源極度不足。她坦言「海洋美麗卻寂寞」,強調政府應有更積極作爲。

她承諾,海委會未來將以「賦能」爲核心目標,導入更多資源,全面落實《海洋保育法》,推動執法強化、保護區劃設與基礎設施建置,打破預算天花板,作潛海戰將最堅實的後盾,讓海洋保育成爲國家戰略高度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