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海巡不再「夜盲」用肉眼守護國土 管碧玲疾呼支持300億特別預算
▲管碧玲向立院爭取300億「國土安全韌性特別預算」,用以改善亟需精進的海巡執勤設備。(圖/海委會提供)
政治中心/臺北報導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4日審查「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針對外界將此條例預算與關稅議題「錯誤連結」,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特別澄清,早在2月即已提出海巡署300多億元計劃經費,旨在提升海巡設備與執法能力,讓海巡不再「夜盲」,這與關稅完全無關,期待各界支持這項特別預算,協助海巡蛻變爲24小時守護國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精銳部隊。
藍委今天相繼質疑「國土安全韌性」特別預算,批是政院偷渡硬塞、便宜行事的預算,對此管碧玲大聲澄清,強調這說法是建立在有所誤解的基礎上,因爲早在2月19日,海委會便發佈官方新聞稿,說明海巡署因應中國灰色襲擾及海域執法需求,應納入特別預算,所以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的提出,並非「硬塞」或「偷渡」,更無關4月的關稅議題,而是基於實際需求,希望社會各界理解並支持。
針對海巡署急需的300多億元預算,管碧玲進一步說明此筆經費將主要用於補足兩大設備缺口。首先是全島配置熱顯像儀,改善海巡夜間完全用「肉眼守護國土」的執勤窘境。她強調,完備熱顯像儀的補足將是歷史性的一步,讓海巡擺脫「夜盲症」,實現24小時全天候守護國土的能力。
其次是提升水下、空中偵察能力,實現立體化守護效能,管碧玲指出,目前海巡署沒有水下及水面的無人載具,空中無人機僅有20架,且續航力僅50分鐘,耐風性也很低,透過特別條例的預算,海巡署將能全面升級設備,強化守護海疆的能力。
她強調,海巡署在精進設備上真的嗷嗷待哺,「不要讓海巡成爲水下無知的海巡,也不要讓海巡成爲有夜盲症的海巡!」管碧玲呼籲全民支持,讓海巡署擁有先進設備與科技導入,蛻變成能全天候守護海洋的精銳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