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在野別刪特別預算 管碧玲哽咽:讓肉身肉眼執法走入歷史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哽咽。(圖/翻攝自YouTube/行政院)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爲了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行政院提出「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共4100億,其中,1500億的強化國土安全韌性經費,編列在國防部、海委會、農業部、內政部4部會。海委會主委管碧玲今在院會後記者會說明時一度哽咽,疾呼「海巡守護國家,國家要守護海巡」,盼海巡能借此機會進行第二波轉型,讓肉身肉眼執法的時代走入歷史。
立法院今針對「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進行協商,行政院版本規模達4100億,國民黨團版本則包含普發萬元現金、民衆黨則有普發6000元,最快有望明日三讀通過。
但普發現金的來源就是1500億的強化國土安全韌性經費,會直接影響到國防部、海委會、農業部、內政部4部會,管碧玲在記者會上一度哽咽、無法言語,疾呼「海巡守護國家,國家要守護海巡」。
管碧玲指出,過去15年,政府投入784億海巡造艦計劃,馬總統時代投入228.63億,蔡總統以來投入555.39億,讓海巡可以有第一波轉型,臺灣海巡可以有新的大艦可以在海上守護海疆,這代表精銳的海巡是超越黨派的共識。
「這次的特別預算,是海巡的第二波大轉型。」管碧玲說,這當中有兩個層面,第一是角色轉型,海巡已從過去對大目標的執法,轉型爲針對小目標侵擾的國安角色,這使得海巡的情、監、偵裝備必須全面導入新科技,這也是特別預算中很重要的一塊。
第二,是海巡體質的轉型。管碧玲提到,海巡守望哨還在用手持望遠鏡用肉眼看、還是用汽機車在馬路用肉身巡邏,必須儘速引入無人智慧技術,要從平面無夜間能力,進化爲立體海空全天候的偵搜能力,讓海巡肉身肉眼執法的時代走入歷史。
管碧玲強調,臺灣海巡的第二波大轉型,將從平面偵搜進入海空一體、從肉身肉眼執法要進化爲科技替代、要從夜盲轉型爲24小時不間斷的監控、從水下的無知要升級爲全海域感知,從執法轉化爲守護國安的角色。因此,再次誠懇地拜託國人朝野支持特別預算,「海巡守護國家,國家要守護海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