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敘述的“智駕烏托邦”,遠遠未至
近年來,“智能化是新能源之戰的下半場”,已經成爲行業共識。車企發佈會成愈發變爲“科幻秀場”:激光雷達數量、算力參數、城市NOA覆蓋率等指標被反覆強調。
但行業技術發展的突飛猛進,並不意味着智能駕駛的普及能夠走上捷徑。
當工信部等部門不斷用新的技術指南與倡議,規定企業要對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展開更充分驗證的前提下,如果企業仍急功近利地利用“智能取代人工”的敘事來編織一個仍未到來的技術烏托邦,註定將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成爲“認知泡沫”的犧牲品,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遭受“過度營銷”的迴旋鏢。
3月29日的小米SU7事故不會是智能駕駛完善發展的終點,但它更應是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埋頭進行“智駕敘事經濟”的轉折點。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