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剛需?三個指標帶您“穿透”環保行業!

經濟下行,很多行業困難重重,甚至哀嚎一片。老闆們不得不關注如何將人力資源更加合理謹慎地投放,以期獲得更大的業績產出,對抗系統性風險。

既要和自己比,更要和同行比。只有對標行業標杆的人效基線,才能錨定差距,攻克攻堅。所以,爲了迴應大量企業對本行業人效數據的需求,穆勝諮詢選取了來電諮詢熱度最高的十大行業,以各行業中在A股上市且市值排名前三十名的企業的財報數據爲基礎,結合自身的原創算法指標,陸續發佈了《中國企業人效研報(行業定製版)》。

圖1:《中國企業人效研報(行業定製版)》部分圖表示例

資料來源:穆勝諮詢

新年將至,我們將在每週挑選一個行業,擷取該行業研報的一小部分內容,以饗讀者。本週,我們就用三個指標“洞穿”環保行業。

01 導言

環保行業作爲一項新興產業,是難得的無週期行業。它具有一定的防禦性,能抵抗住週期波動的風險。在具有賽道紅利的該行業,企業就一定具有高人效嗎?如何基於行業標杆的人效數據,進行高質量的經營管理決策?

02 環保行業人均營收分析

圖2:環保行業人均營收分佈圖

資料來源:穆勝諮詢《2023中國企業人效研報(環保行業)》

分析:

我們將樣本人效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作爲區間下限和上限,將其平均分爲5個區間(區間1,區間2,……,區間5),並對區間內的樣本分佈情況進行統計,以此爲基礎,確定了穆勝諮詢原創的“人效三線”。

以環保行業的人均營收爲例(如圖2),3.3%的樣本企業人均營收在區間5內,即這些企業的人均營收不低於276.4萬元/人。也就是說,有3.3%的樣本企業達到了優秀線,確實是鳳毛麟角。

樣本的人均營收平均值爲141.38萬元/人,該線以下的樣本企業佔比達到了60.0%。也就是說僅有40%左右樣本企業的人效達到合格水平,他們的人效水平纔拿得出手。

其中,較爲集中的區域爲區間2和區間3,有超過6成(66.7%)的企業人均營收在這個範圍之內。這個區域的中位數(注意:非平均值)爲131.90萬元/人,該數據即爲人均營收競爭標準線。

結論:

整體來看,人均營收上表現優秀的企業佔比不到1成,合格的企業佔4成左右,達到競爭標準的企業佔7成左右。這種結構說明,環保行業的人效水平表現一般,大多數雖然都達到了競爭標準線的水平,但整體競爭水平偏低,少有優秀企業引領。

03 環保行業競爭水平指數分析

圖3:環保行業競爭水平指數

資料來源:穆勝諮詢《2023中國企業人效研報(環保行業)》

分析:

穆勝諮詢的定義是,行業競爭水平指數=競爭標準線/合格線,這個指標數值越大,行業整體水平越高,即競爭標準已經被拉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對於環保行業來說,行業競爭水平指數均未超過1(如圖3),其中,人均營收的行業競爭水平指數最高,其餘依次爲人均淨利、人工成本投產比和人工成本報酬率。

結論:

環保行業更擅長將人力資源的投入轉化爲營收,但在將人力投入轉化爲利潤方面,則相對較弱。換言之,當下的環保行業的基本盤穩定,企業的營收規模可觀,但他們過度關注市場份額,管理相對粗放,並不擅長“算細賬”。他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和其他不必要的支出,導致企業的盈利能力受限。

04 環保行業頭部引領指數分析

圖4:環保行業頭部引領指數

資料來源:穆勝諮詢《2023中國企業人效研報(環保行業)》

分析:

穆勝諮詢的定義是,行業頭部引領指數=優秀線/競爭標準線,這是一個“結構性”的指標,這個指標數值越大,越代表行業的頭部衝在了前面。

從環保行業的頭部引領指數可以看出(如圖4),該行業人工成本報酬率的行業頭部引領指數最高,斷層高於其他3個指標;其餘依次爲人工成本投產比、人均淨利和人均營收。

結論:

有趣的是,人均營收、人均淨利、人工成本投產比在行業競爭水平指數中相對較高,卻在行業頭部引領指數中相對較低。換言之,在環保行業,暫時並沒有企業在這三個方面體現出引領的競爭力,行業水平比較均衡。

另外,在人工成本報酬率上,行業頭部引領指數遙遙領先,說明已經有頭部企業會“算細賬”了。考慮經濟寒冬,他們似乎提前做好了過冬的準備,也許這就是行業頭部頑強的生存能力吧。

05 趨勢建議

除了我們原創的指標算法,除了大量數據餵養出的指標基線,我們還給出了對數據的深度解讀,在此我們暫不公佈,僅擷取以下兩點建議供參考:

建議1:一般水平的環保企業可將人均營收設置爲人效的主幹指標,優秀企業則可同時將人均營收和人工成本報酬率設置爲主幹指標。關注市場份額的獲取無可厚非,但優秀企業更要“算細賬”。

建議2:高度關注組織與人力資源。大量環保企業成長於過去市場的紅利期,但在寒冬期內,管理不精進則會讓企業面臨生存危機。相對於投入研發來說,控制銷管費用率更易被企業忽視。所以,哪個企業先知先覺做出成績,哪個企業就會率先鶴立雞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