償還基金挹注...交長陳世凱提售鐵博館300%古蹟容積 鐵道局:評估中

國家鐵道博物館歷經近9年的古蹟修復及整備,明(31日)將正式對外開放第一階段的園區與展覽空間。記者胡瑞玲/攝影

國家鐵道博物館歷經近9年的古蹟修復及整備,明(31日)將正式對外開放第一階段的園區與展覽空間,交通部長陳世凱今出席現場致詞時表示,過去臺鐵也思考到底是償債基金重要,還是文化保存重要,最後找到兩全其美的方法,透過古蹟的容積移轉方式,讓臺鐵償債基金獲得一定挹注。

2021年臺北機廠遷至富岡車輛基地,負債累累的臺鐵原欲出售位於精華區的臺北機廠土地,以償還1700億元債務。鐵道迷奔走呼籲原廠全區保留古蹟,時任立委的管碧玲、鄭麗君極力推動文化部應該進行全區國定古蹟審議,不容妥協,2015年臺北機廠獲全區指定爲國定古蹟,管碧玲甚至激動喊出「高興到想裸奔」。隔年文化部啓動「國家鐵道博物館」計劃,並在2019年成立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交通部2019年與文化部簽訂「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合作備忘錄」,由文化部以每年約3.33億元租金承租,並談定租賃期限至2026年,若全區開放後,租金仍由文化部支應,再加上博物館的維運經費,恐是筆沉重支出。

鐵道局先前指出,由於鐵道局與文化部合約僅剩1年,鐵道局表示,鐵博館土地使用分區爲第3種工業區,容積率爲300%。目前還在思考是要以繼續租賃土地方式,還是無償提供土地與建物讓文化部使用,而債務償還部分就出售鐵博館現有的300%容積率來彌補,相關償還方式均還在研議當中。

陳世凱今出席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開放的開幕典禮,致詞時表示,鐵博館的開幕對軌道文化來說相當重要日子,從過去的臺北局、臺北機場,到現在的鐵博館,終於看到成果。

陳世凱說,配合國家政策,臺鐵當時也在思考,到底是償債基金重要還是文物保存重要,最後找到兩全其美方法,透過古蹟的容積移轉方式,讓臺鐵償還基金獲得一定挹注,感謝行政院對國家古蹟保存用心,也對臺鐵未來發展思考到全方位。

陳世凱說,去年10月交通部與文化部簽訂MOU,盼第一階段開放後,還有第二、第三階段,大家攜手努力,不只是一個博物館;未來地面上還有火車在行駛的地方就剩鐵博館園區內,而鐵博館不只是博物館,是一個活的博物館,要拜託鐵道局將軌道建置維護得更好,拜託臺鐵公司車廂維護維修要努力。

鐵道局補充,立法院日前已三讀通過「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部分條文,讓臺鐵局撥入資產及債務管理基金的資產,不受國有財產法第28條及文化資產保存法第41條限制,預估臺鐵資產總收入約可增加1474億元。

鐵道局表示,臺北機廠土地上的建物已由鐵博館使用,但土地仍爲鐵道局管轄範圍,修法通過後,未來可透過未使用土地容積300%進行古蹟容積率移轉,販售給其他有需要的基地,但細節還要評估、訂定,「畢竟過去從沒有國家公有土地做容積移轉的案例」。

「臺鐵局撥入資產及債務管理基金」所接收的4大資產,有3部分都被指定爲古蹟或歷史建物,包括臺北機廠、E1E2街廓、高雄港站(含臨港線)。

三讀通過後,臺北機廠30年總收入預計爲838.6億元、臺北車站E1E2特定專用區726.56億元、高雄港站及臨港線155.87億元、國產署經管國有非公用財產41.87億元,4大資產收入合計1762.91億元,修法後總收入可增加1474.06億元。

國家鐵道博物館歷經近9年的古蹟修復及整備,明(31日)將正式對外開放第一階段的園區與展覽空間。記者胡瑞玲/攝影

國家鐵道博物館歷經近9年的古蹟修復及整備,明(31日)將正式對外開放第一階段的園區與展覽空間。記者胡瑞玲/攝影

國家鐵道博物館歷經近9年的古蹟修復及整備,明(31日)將正式對外開放第一階段的園區與展覽空間。記者胡瑞玲/攝影

交通部長陳世凱今出席鐵博館開幕記者會。記者胡瑞玲/攝影

行政院長卓榮泰、交通部長陳世凱今天出席鐵博館開幕記者會。記者胡瑞玲/攝影

行政院長卓榮泰、交通部長陳世凱今天出席鐵博館開幕記者會。記者胡瑞玲/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