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端利率走勢分化 關稅政策調整或引債市震盪

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自中國人民銀行宣佈新一輪降準降息後,國債收益率走勢出現明顯分化,截至5月13日,1年期中債國債到期收益率較月初(5月6日)下行4.93個基點至1.4131%,10年期、3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較月初上行5.06個基點、5.2個基點至1.6704%、1.879%。隨着中美關稅政策階段性緩和,市場風險偏好回升將對債市長端利率造成利空擾動,市場專家預計長期國債收益率將繼續調整,債市將延續震盪態勢,收益率曲線趨於陡峭。

4月以來,外部衝擊影響逐漸顯現,有所承壓的經濟基本面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支撐債市。但從近期債市走勢看,僅市場資金價格與短端利率反映出寬鬆貨幣環境帶來的債市利好,長端利率不降反升。

招商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偉指出,歷史上“雙降”公佈後,1年期國債收益率傾向於回落,因爲“雙降”後將直接利好資金面轉鬆,但是10年期國債收益率走勢分化較大。去年9月“雙降”公佈後,長端利率階段性上行,一方面是風險偏好大幅改善,另一方面是房地產政策和財政政策加碼發力。

從短端利率走勢看,隨着5月15日降準落地,寬鬆的資金面或繼續支撐短端利率下行。近日市場資金價格已明顯下行,銀行間7天質押回購加權平均利率(DR007)已從月初的1.7272%下行至1.5156%,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隔夜利率(Shibor)下行至1.4%水平。在降準即將落地的同時,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新一輪下調存款利率或將啓動,進一步打開短端利率下行空間。

今年年初,長期國債收益率曾一度快速下行,反映出彼時債市或已提前透支貨幣政策適度寬鬆的利好。4月以來,長期國債收益率走低,一定程度上受到美關稅政策影響,市場對未來不確定性表示擔憂,風險偏好下降、避險情緒較高。

從長端利率走勢看,隨着中美關稅政策出現階段性緩和,債市長端利率或小幅上行。財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孫彬彬預計,在情緒催化和結構性贖回壓力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可能超調至高於1.7%。民生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譚逸鳴指出,債市定價邏輯或發生一些變化,在資金利率中樞穩定,向政策利率收斂靠近時,債市中短端品種仍有一定支撐,而在外部風險緩釋,出口預期修復和風險偏好提振下,債市長端或面臨波動調整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將“繼續從宏觀審慎的角度觀察、評估債市運行情況,關注國債收益率的變化,視市場供求狀況擇機恢復操作。”今年1月,央行宣佈階段性暫停在公開市場買入國債,維護流動性和債券市場平穩運行。

光大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認爲,央行重啓國債買賣,應該在債市供給明顯加大、市場擔心債券供過於求時買入。此時市場對於央行的買入操作相對不敏感,即相同淨買入規模對於利率的影響低於供不應求時。他表示,倘若市場在較長時段裡一直處於強烈的“牛市思維”,央行的國債買賣操作有可能陷入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