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隔夜菜、特價品 52歲女一就醫就腸癌末期
女子因肚子突然劇痛就醫,被診斷出罹患第4期大腸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買到特價即期蔬果,有些人會有賺到的感覺,但真的是這樣嗎?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分享有位52歲女子,總是吃隔夜菜、特價食品,也捨不得花錢做健檢,前陣子因肚子突然劇痛就醫,竟被診斷是第4期大腸癌,連手術機會都沒有,讓他不禁感嘆,「我們認爲的省錢,其實可能都在一點一滴累積出癌症。」
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在臉書粉專「廖繼鼎醫師 出神入化的癌症治療」PO文與影片指出,上述女子平常省吃儉用,她的人生觀就是「吃隔夜菜、特價食品,只要沒壞就能吃」、「健檢太貴,身體沒不舒服就不用做。」
廖繼鼎表示,有天女子突然腹部劇痛、冒冷汗,被送到急診,檢查結果顯示爲大腸癌第4期,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肝臟,早過及早手術治療的機會,女子此時後悔地說「早知道,早點做健檢,早點注意飲食,就不會走到今天。」
廖繼鼎表示,他行醫30年,在臨牀中,真的遇過太多類似「爲了省錢而錯過黃金治療時間」的個案,他要大家回想,是否也常爲了省個幾十元,刻意吃最便宜的油炸便當?冰箱裡的豆腐壞掉了,還拿來煮湯?或是想到做個健檢得花好幾千元,還不如拿去繳帳單?
廖繼鼎表示,醫療開銷最大的,從來不是預防,而是錯過預防之後的治療,吃不新鮮的隔夜菜、特價即期食品與從不健檢等看似省錢的生活習慣,其實可能都在一點一滴累積出癌症,最後賠上了健康,反而更花錢。
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在《健康晚點名》節目中指出,根據臺灣癌症基金會調查,大腸癌患者有7成1周吃2次剩菜剩飯,有38%患者1周吃了4次,這些剩菜剩飯一直重複加熱,真的會有問題,可能對腸子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