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子超人添後盾 產官搭雙「保」護網

花蓮光復鄉救災志工「鏟子超人」傷病狀況不斷,衍生納保相關問題,衛福部已與保險公會討論兩項可行替代方案,包括以「旅平險」附加醫療險、傷害險方式處理,或採用小規模災害防救險。圖/本報資料照片

花蓮救災志工保險保障概況

花蓮光復鄉救災志工傷病狀況不斷,衍生「鏟子超人」納保相關問題。衛福部部長石崇良8日指出,已與保險公會討論兩項可行替代方案,包括以「旅平險」附加醫療險、傷害險方式處理,或採用小規模災害防救險,只要五人以上即可成團納保。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8日邀請環境部部長彭啓明、勞動部部長洪申翰及衛福部部長石崇良針對「災後復原重建及清理因應作爲」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有立委質詢,災後第一週民間救護單位統計受傷人數逾千人,志工保險存在於法律灰色地帶。依《災害防救法》第32條及《志願服務法》第16條,志工應由運用單位投保意外事故保險,但目前花蓮災區多數志工爲自發性參與,甚至臨時到現場登記,導致無隸屬單位者常落入「保險真空區」。

石崇良表示,救災人員的權益保障將分三層處理,首先,若爲政府發動或經衛福部統一派遣的志工,將依《災害防救法》第32條加保,確保依法受到保障;其次,有組織的志願服務團體本就須依《志願服務法》投保。

不過,最具挑戰的是「散客志工」,石崇良指出,衛福部已與保險業界討論兩項替代方案,包括以「旅平險」附加醫療與傷害險方式處理,或採用「小規模災害防救險」,只要五人以上即可成團納保。

然而,立委質疑,多數志工仍會前往指揮所接受分配,既然志工能進指揮所登記,爲何仍無臨時性保障。石崇良表示,現行醫療志工已逾400位人員透過登記造冊、統一指派工作獲得保障,其他類別志工則要串聯不同的主管機關。衛福部將以醫療志工模式爲範本,提供各主管機關作爲制度化管理及保障的參考。

石崇良也說,目前這類臨時性、無組織志工的保險設計難度高,類似過去防疫險的情況,因缺乏可供估算的長期大數據,難以精準評估風險費率。未來將與保險業者共同研商,尋求兼顧可行性與保障範圍的方案,最快須一至兩週纔能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