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士修曝「鏟子超人」背後警訊 網一面倒贊同

總統賴清德(右)25日前往光復視察災情,並與支援清理災區的國軍官兵擊掌致意。(資料照/範揚光攝)

花蓮萬榮鄉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洪水退去後民衆帶着孩子與簡單行李暫時離開。(資料照/範揚光攝)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造成光復鄉嚴重災情,各地「鏟子超人」也熱心前往現場協助救災。對此,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指出,「鏟子超人值得尊敬,不值得鼓勵」;黃也認爲,此次災害中央和地方也未能妥善配合,國軍也未能第一時間投入救災,重要的指揮與管制功能便陷入真空狀態。貼文曝光,也吸引破5千名網友狂贊同,認爲政府救災失靈,導致人民動員,最後就會成亂象。

黃士修今日凌晨在臉書表示「鏟子超人值得尊敬,不值得鼓勵」,黃指出,自己做事習慣看後勤,「現代後勤學的前身,便是軍事物流」。他回顧2009年八八水災,當時下午2點,陸軍八軍團就開入災區,隔天時任總統馬英九卻被控救災不力,一個月後,劉兆玄內閣總辭。

對比這次花蓮堰塞湖潰堤,黃士修也說,總統賴清德在災後才「火速下令」國軍進場,日前臺南風災,還鬧出「國軍不能進民宅」爭議,這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黃進一步說明,臺灣災害頻繁,救災體系其實相當成熟,近兩次卻有很大的不同:國軍後滯。

黃士修續指,古今中外,軍隊都是能緊急動員的最大規模力量。軍隊的組織、紀律,專業工兵能力和標準化作戰程序,志工或公務體系難以複製。而對應戰爭的兩大關鍵就是「情報」和「後勤」,國軍原本應在災區快速建立前進基地,布建通訊和物流。當國軍未能第一時間投入,最重要的指揮與管制功能便陷入真空。

黃士修直言,臺灣發生過多少次災害了,根本不缺吃的喝的,「送進去沒好好分配,又變成現場救災人員負擔」。而此次災害,中央和地方未能妥善配合,也讓黃感嘆表示「看看執政黨和側翼在忙什麼。喔,攻擊花蓮縣政府,果然選舉又要到了。」

貼文曝光,也吸引破5000名網友點贊互動,紛紛在貼文下方留言表示「你說到重點」、「完全同意,政府救災失靈,導致人民動員,最後就是亂象」、「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同意,鏟子超人是無政府狀態時才該有的現象」;也有網友認爲「國軍的能量一直都在,有經驗的指揮人才也一直都有,但問題是執政黨政府用人不是看專才,是看顏色」、「這麼大的災難,中央政府就該全面接手管理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