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餐飲業干擾陰霾漸散 H2營運動能看升

法人指出,臺灣民間的消費支出持續成長,有利餐飲內需族羣,而臺灣餐飲業歷經疫後快速回升期後,目前也回到正常成長水準,規模持續擴大趨勢不變,且較能避開關稅及匯率波動陰霾,後市展望相對明朗,惟仍須留意消費信心波動、缺工影響展店規畫等影響。

在歷經約2年的疫後報復性復甦後,臺灣內需消費動能持穩,餐飲業營收成長恢復正常水準。不過,美國川普政府祭出對等關稅政策,衝擊市場短期消費信心,加上新光三越中港店氣爆影響部分餐飲門市營運,加上比較基期墊高,使2025年上半年營收動能承壓。

同時,氣爆事件使主管機關對裝修申請、消防安檢等流程愈趨審慎,打亂餐飲業者既定展店計劃進度,在既定前期投資徵才須如期推進、但展店開業時程拉長,加上食材、電費、人工等營運成本增加,均加劇侵蝕餐飲業獲利表現。

所幸,隨着時序步入夏季,關稅議題對消費信心的短期衝擊逐漸消散,配合臺北Dream Plaza、新光三越臺南小北門店陸續開幕,新光三越臺中中港店9月底恢復營業,旺季內需消費持穩及展店效益逐步顯現,均挹注餐飲業第三季營收成長動能回升。

同時,臺灣餐飲業的雞肉、豬肉、蔬菜水果等食材大多可在國內直接採購,僅牛肉主要來源爲進口。相較外銷型產業亦受匯率升值影響,內需型的餐飲業者不受匯率波動影響,反有助減輕進口成本,尤以肉類爲主的餐飲業者將有些微成本減輕效果。

展望後市,在時序步入展店旺季、連假節慶推升消費聚餐需求、普發現金提振消費意願帶動下,臺灣餐飲業下半年營運成長動能可望隨之升溫,業者對此積極衝刺成長動能,希望使下半年營運表現在高基期下仍可持穩向上。

法人認爲,由於消費習慣改變,餐廳及旅宿佔家庭支出比重持續上升,在民間消費支出持續成長下,均對餐飲內需族羣有利。由於可避開美國關稅戰影響、較不受匯率衝擊,可關注旗下品牌佈局較多元,且評價相對仍低、獲利成長潛在能力較大的個股。

不過,法人也提醒,大環境缺工的結構性問題仍是最大症結,且氣爆事件後裝修籌備期拉長,須留意前期投資及徵才等費用增加、展店籌備進度是否隨之遞延等影響,而國際不確定因素對消費信心的可能影響程度亦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