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焦慮與產後憂鬱可能同時出現…每五位媽媽就有一位受影響

許多新手媽媽在生產後,會感到難以言喻的不安。其中,「產後容貌焦慮」是許多媽媽常見的挑戰。 示意圖/Ingimage

許多新手媽媽在生產後,會感到難以言喻的不安。擔心自己是否能勝任母職、擔心身材走樣、擔心家庭經濟或職涯未來。這些情緒若長期存在,就可能是產後焦慮(Postpartum Anxiety)。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PA, 2013)的資料,約有10%–20%的產婦會出現焦慮症狀。若未被理解與處理,可能影響母嬰關係與家庭氛圍。

產後焦慮症狀:心理與身體的表現

產後焦慮不只是「想太多」,它會影響心理、情緒與身體:

⠂心理症狀:持續擔心寶寶安全、過度自責、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

⠂情緒反應:緊張、易怒、情緒起伏大。

⠂身體表現:失眠、心悸、胃口改變(減退或過度飲食)。

⠂思維困擾:腦中反覆浮現「如果寶寶出事怎麼辦?」即使沒有明確危險。

研究指出,產後焦慮與產後憂鬱常同時出現(Fairbrother et al., 2016),需要及早關注。

👉延伸閱讀:產後憂鬱症狀與與自我檢測指南

產後容貌焦慮:身體變化帶來的不安

「產後容貌焦慮」是許多媽媽常見的挑戰:

⠂擔心身材無法回到懷孕前狀態

⠂害怕伴侶對自己失去吸引力

⠂對妊娠紋、掉髮或皮膚鬆弛感到自卑

心理學家 Perloff(2014)指出,社羣媒體上「完美媽媽」的形象,會加劇女性的自我比較與不滿,進而放大容貌焦慮。

對未來的焦慮:家庭與職涯的不確定

產後焦慮不僅來自眼前的育兒挑戰,也與未來的不確定性有關:

⠂經濟壓力:擔心家庭開銷增加

⠂職涯困境:害怕工作中斷,或重返職場後不被接納

⠂親密關係:擔心伴侶不再理解自己,導致情感疏遠

⠂育兒責任:懷疑自己能否勝任母職

臨牀心理學家 Spinelli(2009)指出,焦慮的核心往往是「失控感」,當媽媽覺得未來無法被掌握,焦慮就更容易升高。

如何緩解產後焦慮?5個有效方法

若你正面臨產後焦慮,以下方法可能有所幫助:

1. 建立支持系統:與伴侶、家人或朋友分享心情,不要獨自承擔。

2. 限制資訊暴露:避免過度接觸「完美媽媽」的社羣帳號,減少比較。

3. 規律作息:儘量安排睡眠與休息,幫助身心恢復。

4. 尋求專業協助:若焦慮嚴重,及早尋求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幫助。

5. 自我照顧:給自己時間做喜歡的事,例如閱讀、運動、音樂或散步。

FAQ:產後焦慮常見問題

Q1:產後焦慮和產後憂鬱有什麼不同?

A1:產後憂鬱主要表現爲情緒低落與失去興趣;產後焦慮則以過度擔心與恐懼爲特徵。兩者可能同時發生。

Q2:產後焦慮症狀通常會持續多久?

A2:大部分媽媽會在數週至數月內逐漸緩解,但若持續超過半年,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Q3:伴侶如何協助有產後焦慮的媽媽?

A3:主動傾聽、不批評、分擔家務,並鼓勵她接受專業協助。

Q4:運動能有效緩解產後焦慮嗎?

A4:可以。研究顯示規律運動能降低焦慮與壓力水平(Stremler et al., 2013)。

Q5:產後容貌焦慮算正常嗎?

A5:非常常見。接納身體的變化是重要過程,必要時可透過心理師協助重建自我認同。

(本文經《聊心茶室》授權,原文出處「產後焦慮症狀與緩解方法|容貌焦慮、對未來擔憂完整解析」,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