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磨玻璃結節就是癌?醫生:不一定!關鍵看這些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肺磨玻璃結節診治要點6則!
撰文:呂雄
審覈:於江泳教授
肺癌是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一大危險因素,而診斷時的臨牀分期將影響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診斷爲結節小於1釐米的早期肺癌,5年的生存率可達92%,原位癌和微浸潤癌治癒率幾乎100%,而晚期肺癌僅5.8%。因此,肺癌的篩查非常重要。
肺磨玻璃結節(GGN)的檢出率佔我國民衆檢出肺結節的20%~40%[1]。GGN與早期肺癌密切相關,特別是伴有實性成分、掩蓋部分肺紋理的混合性 GGN(mGGN)的出現,常高度提示肺腺癌。GGN惰性生長與潛在的惡性生物學特徵,使得其干預管理異於實性肺結節。
在此,醫學界整理GGN診治相關要點6則,以饗讀者。
GGN有哪些影像學特徵?不同特徵預示什麼?[2]
磨玻璃影(GGO)的影像學表現爲CT肺窗上局竈性的密度增高竈,不遮擋肺內血管和支氣管等結構。影像學上將GGN分爲純GGN(pGGN)和混合性GGN(mGGN)。mGGN比pGGN具有更高的生長可能性和惡性程度。
持續存在3個月以上的GGN較實性結節具有更高的惡性概率,63%~95.5%的GGN確診爲肺癌。既往研究表明,在長期隨訪中,GGN直徑增加或出現新生實性成分佔2%~51.1%。
GGN爲非特異性影像表現,可見於多種病變,包括出血、炎症、局竈性纖維化、肺腺癌及其癌前病變。持續存在(>3個月)的GGN>80%爲惡性,其生長一般遵循不典型腺瘤樣增生(AAH)到原位腺癌(AIS)、微浸潤性腺癌(MIA)、浸潤性腺癌(IAC)的發展模式。
GGN影像學特徵與病理類型的相關性
不同病理類型的GGN具有不同的影像學特徵(見表1);而不同病理類型的GGN ,預後也有一定差異。其中AAH、AIS和MIA治療後患者5年生存率達100%或近100%,IAC患者的5年生存率爲90%~99.1%。
研究發現,>10 mm pGGN即使病理診爲IAC,術後5年依然無復發或轉移。鑑於pGGN 即使病理進展仍獲得良好預後,因此可以不急於手術治寧;而直徑>15 mm 或實性成分>8 mm或具有上述特徵的mGGN爲IAC的可能性增加,建議積極干預。
表1.不同病理類型的GGN影像學特徵
GGN爲什麼要做影像檢查?CT影像組學在GGN中有哪些應用?[3]
除有創檢查外,目前臨牀上對GGN性質判斷主要以患者的臨牀病史、形態學特徵(如位置、大小、密度等)及惡性相關征象(如毛刺徵、分葉徵、胸膜牽拉徵)爲依據。然而,當以GGN爲表現的肺腺癌在CT上尚未顯現惡性徵象時,此時將難以在CT上鑑別其良惡性。因此,早期準確預測GGNs良惡性對患者的治療及預後十分重要。
GGN的發展變化是一個連續的動態過程,從AAH、AIS 到 MIA再到IAC的演變,亦伴隨着惡性程度的不斷增加。傳統影像學在識別不同階段GGN的侵襲性方面仍存在難度,而影像組學可實現腫瘤異質性的可視,化進而全面地評估GGN的侵襲性。
GGN因其惰性生長特性及非典型形態學特徵,定期隨訪仍是GGN的主要管理策略之一。然而,有些GGNs因其缺乏明顯特徵或體積較小,在傳統影像學診斷通常需要長期CT隨訪以檢測其動態變化。因此,準確評估GGN的生長特徵和生長趨勢對於優化隨訪方案至關重要。
GGN生長如何判定?[4]
GGN的生長,通常定義爲不同時間點多次胸部CT檢查中結節表現出直徑或體積的增大。
Fleischner學會管理指南定義GGN的生長爲:(1)結節或實性成分的直徑增加>2 mm;(2)結節中新出現實性成分。
荷蘭-比利時隨機對照肺癌篩查實驗(NELSON)和英國胸科協會(BTS)管理指南定義:2次CT檢查結果對比結節體積增加超過25%爲結節生長。
美國放射學會頒佈的肺部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Lung-RADS)中將結節直徑增加>1.5 mm作爲結節生長的判斷標準。
影響結節生長的臨牀因素有哪些?[4]
既往對GGN隨訪的研究結果表明,年齡、吸菸史和惡性腫瘤史可增加GGN生長可能性,年齡>65歲患者結節出現生長的概率更高。目前,已有研究發現多種癌症的發生和不良預後與吸菸呈正相關,但對於亞洲人羣,GGN在不吸菸女性中發現更爲普遍。
研究發現肺惡性腫瘤史是促進pGGN生長的獨立危險因素,Lee等認爲肺惡性腫瘤史僅是預測mGGN生長的危險因素,Hiramatsu等研究結果表明肺惡性腫瘤史與pGGN和mGGN生長均呈正相關。Lee等的CT隨訪研究則認爲,惡性腫瘤史是影響GGN生長的重要因素。
多髮結節在胸部CT篩查結果中並不少見,目前關於多髮結節的管理指南較少,臨牀上出現多髮結節以重點管理其中優勢結節爲主。對於首次發現者,多采用常規GGN管理辦法;對於肺結節切除術後患者的多髮結節則根據其切除標本的病理檢查結果制定其餘結節的管理策略。
GGN如何進行隨訪?[2]
短暫性GGN指通常在最初3個月隨訪中縮小或消失的GGN。目前,不同指南對GGN的隨訪管理有所差異。
Fleischner學會指南認爲穩定的GGN持續隨訪5年是足夠的,而肺結節評估亞洲共識、中國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及肺部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2022版 (Lung-RADS 2022)認爲即使穩定的結節也應進行年度CT複查,總隨訪時間更久。
表2.肺部磨玻璃結節隨訪策略指南(圖源:肺磨玻璃結節干預策略)
注:pGGN.純磨玻璃結節;mGGN.混合性磨玻璃結節;Lung-RADS 2022.肺部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2022版;LDCT.低劑量 CT;NCCN Version 1.2023.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腫瘤學臨牀實踐指南:肺癌篩查2023.1版。
參考文獻
[1]胡軍,王曉冬.濟南市區域成年健康查體人羣胸部CT檢出肺局竈性磨玻璃密度結節情況。中國臨牀研究,2021,34 (9):1190-1193
[2]崔舒蕾,王建衛.肺磨玻璃結節干預策略.中華腫瘤防治雜誌,2024,31(04):233-240
[3]吳政遠,吳福林,張彬.CT影像組學在肺磨玻璃結節中的研究進展.醫學理論與實踐,2025,38(09):1479-1482
[4]周瑩瑩,陳志軍.肺磨玻璃結節生長預測因素的研究現狀.浙江醫學,2024,46(06):667-672
責任編輯:Sheep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爲決策依據時另行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