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黏不一定是大腸癌 醫教判斷:4狀態是關鍵
糞便黏有時候可能是吃太油的關係,但如果一直帶有黏液或出現血絲、變細等情況,就可能是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糞便黏馬桶,有時可能只是飲食上的問題,但若伴隨其他情況,就可能是癌症警訊。醫師黃鬱純指出,吃太油、水喝太少,都會導致糞便沾黏的情況,並不一定就是大腸癌,但若長期都有白白的黏稠液體,伴隨排不乾淨感、便中帶血絲、形狀變細扁,就可能是癌症警訊。
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黃鬱純在臉書粉專指出,很多人以爲糞便黏在馬桶上,只是清理會比較辛苦,但其實這也可能是腸道在發出警訊,因爲正常的糞便應該是成形、不沾黏的,若出現黏黏的情況,很可能是吃太油、纖維不足、水喝太少、腸道壞菌多、代謝失衡等原因造成。
糞便黏就代表是黏液便?黃鬱純表示,兩者之間還是有差別。通常黏液便上面會有白白的黏稠液體,這是因爲腫瘤長在腸道里面,糞便通過時把分泌的黏液直接帶出來,這樣的糞便往往是大腸癌的警訊之一,若每天都有這樣的情況,就要立即做進一步的檢查。
黃鬱純表示,除了黏液,必須注意的警訊還包括是否有排不乾淨感、便中帶血絲、形狀變細或變扁等3種情況,這些都可能是大腸癌的早期徵兆。大腸癌在臺灣已連續十多年高居癌症榜首,它不痛、不癢,但一發現常常就晚了。
黃鬱純建議,日常應多吃高纖食物,像是地瓜、青菜、燕麥,每天都要補充足夠水分,也要定期做大腸鏡檢查,也別忽略馬桶裡的健康訊號,觀察糞便狀態,才能及早發現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