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肺結節爲良性,磨玻璃結節需定期複查

國家癌症中心去年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肺癌新發病例106.06萬,佔全部惡性腫瘤的22.0% 。肺癌的發生,除了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之外,還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4月15日-21日是第3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我們一起來關注發病率排名第一的惡性腫瘤——肺癌。

肺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致病因素包括吸菸、大氣污染、職業接觸、電離輻射、既往肺部慢性感染、遺傳、基因突變等。

肺癌的存活率與發現時的分期有很大關係。上海市抗癌協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佈的《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2022版)建議,肺癌高危人羣可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病理科主任醫師薛衛成建議,篩查人羣或處於觀察過程中的人,一年查一次CT足矣。如果篩查出現肺結節,患者不必過度焦慮,更不必每月進行CT檢查,遵循醫生制訂的檢查頻次即可。

肺癌高危人羣是指年齡>40歲,至少合併以下1種或多種危險因素者:吸菸≥20年包(年包指每天吸菸多少包乘以持續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續20年或每天2包持續10年),包括戒菸時間不足15年;被動吸菸;有職業暴露史(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有惡性腫瘤病史(淋巴瘤、頭頸部癌症或與吸菸有關的癌症);有家族史:一級親屬罹患肺癌;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瀰漫性肺纖維化病史。

隨着體檢的普及,很多人在體檢時發現磨玻璃結節會陷入恐慌。“其實,磨玻璃結節只是一個影像學概念,依據密度又可分爲混合磨玻璃結節和純磨玻璃結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隋錫朝介紹,磨玻璃結節與肺癌相關的比例更高。有很多人聽說是磨玻璃結節,就想盡快手術切除。其實,磨玻璃結節生長速度非常緩慢,尤其是純磨玻璃結節,有的可能幾十年都不一定會發展爲肺癌。一些感染性疾病造成肺結節,感染控制後,結節或逐漸縮小或消失。

儘管多數肺結節爲良性,但磨玻璃結節仍需密切關注。大部分肺結節定期複查即可。如幾毫米的實性微小結節,可在檢出後3個月-6個月複查,如果兩年內沒有變化,則被認爲是低危結節,肺癌的可能性很小,之後常規體檢即可。而磨玻璃結節兩年沒有變化,依然需要隨訪。對於直徑較小的磨玻璃結節,患者無須額外治療,只需定期複查,一旦結節逐漸變大或出現實性成分,就需要內科、外科、放療科、影像科等多學科會診,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出指導意見和治療建議。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