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的“小云朵”:磨玻璃結節是癌症預警嗎?

(來源:南京晨報)

轉自:南京晨報

35歲的林女士在年度體檢後,收到了一份CT報告,上面寫着:“右肺下葉見一直徑6mm的磨玻璃結節,建議隨訪。”她的心猛地一沉,“結節?難道是肺癌?”

江蘇省第二中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施向榮介紹,隨着高分辨率CT的普及,許多人在體檢中意外發現“肺部磨玻璃結節”。它像一片模糊的雲朵,悄悄出現在肺組織的影像裡。

“它可能只是肺部的‘小疤痕’。” 施向榮介紹,在CT圖像上,正常的肺組織是黑色的(充滿空氣),而實性結節是白色的。磨玻璃結節則介於兩者之間——像一層磨砂玻璃,能隱約看到背後的血管和支氣管。這種“半透明”特徵,是它的名字由來。

“90%的磨玻璃結節是良性的,尤其是<5mm的結節。”施向榮表示,當發現結節時,醫生會像偵探一樣分析以下線索:

1.大小。

≤5mm:低風險,年度複查即可;

6—8mm:中風險,可能需6—12個月隨訪;

>8mm或增長迅速:需進一步檢查(如增強CT、活檢)。

2.形態。

純磨玻璃結節:像均勻的薄霧,惡性概率低;混合型結節(實性成分>50%):風險較高,需警惕。

3.時間考驗。

炎症或出血導致的結節通常在3-6個月內吸收消失。如果2年以上無變化,大概率是良性。

雖然結節成因複雜,但可以做到:戒菸,吸菸會顯著增加惡性風險;減少空氣污染暴露,霧霾天戴口罩,廚房保持通風;定期體檢,40歲以上人羣建議低劑量螺旋CT篩查(尤其是有家族史者)。

通訊員 苗卿 葛妍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孫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