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思維/BCG 董事總經理馮博堅 併購後整合 讓1+1>2

BCG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馮博堅。波士頓顧問公司(BCG)/提供

全球經濟面臨不確性與競爭加劇的環境,企業正積極尋求提升韌性、加速成長,並在競爭壓力下勝出的因應之道。波士頓顧問公司(BCG)預期,企業併購活動(M&A)將迎來新一波熱潮,成爲企業實現策略目標關鍵途徑。

BCG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馮博堅表示,成功的併購已不再僅限於成本效益的提升,關鍵在於併購後整合(Post-merger Integration, PMI)與企業轉型相結合,透過數據分析與AI驅動的數位能力,推動創新、營收成長與策略轉型。

策略轉型的催化劑

「傳統的併購思維往往專注於短期成本節約,例如資源整合或裁員,但這種『勉強過關』的做法,已無法滿足當今企業的策略需求。」馮博堅強調,真正成功的併購,應超越傳統的成本思維,成爲促進創新、營收成長與策略轉型的催化劑。

BCG研究顯示,2017年至2022年間,將PMI與轉型結合的企業,股東總回報率比僅採用傳統PMI的企業高出八個百分點。這顯示,企業若能將併購視爲業務重塑的契機,可大幅提升價值創造的潛力。

企業在併購過程中應抓住機會,重新設計業務流程、技術架構與組織文化,以打造明確的競爭優勢與最佳成長路徑。他特別指出,相較於緩慢且長期的整合,快速且果斷的變革更能帶來穩定與成功。過慢的整合可能導致組織混亂、員工不安,甚至錯失市場先機;而快速變革雖具挑戰,卻能迅速穩定新組織,爲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成功的併購不僅要達成最初的交易目標,還需充分利用雙方優勢,創造明確的競爭優勢,達成最佳的成本結構和成長路徑。這種合併能同步進行整合與轉型,強化組織結構,制定持續成功的藍圖規劃。

快速轉型搶佔先機

根據BCG的經驗,企業併購成功的關鍵在於執行四大行動,不僅達成交易目標,更創造競爭優勢與長期價值。首先,企業應平衡成長與成本,採取長遠變革措施,利用AI驅動的數位轉型提升營運效率與財務績效,提前規劃成長以確保業務連續性。其次,併購應成爲重塑營運模式的契機,領導團隊須大膽重整事業單位、資源配置或治理結構,在勇於突破傳統的執行長帶領下,推動快速轉型,搶佔市場先機。

此外,企業文化整合應列爲併購核心,特別是在企業文化有顯著差異的情況下,須採取精準措施以促進融合。最後,企業必須投入充足資源,包括專職專案經理與外部專家的支持,而執行長的直接參與尤爲關鍵,才能確保快速決策與長期轉型的平衡。

一個良好的企業整並規劃,是推動新工作模式的催化劑,「一位勇於挑戰舊有慣例並積極推動變革的執行長,是打造成功營運模式的核心。」馮博堅表示,執行長鬚在組織內部營造擁抱變革的文化,通過清晰的溝通與強有力的執行,減少變革阻力。唯有如此,企業才能快速轉型,抓住新興市場機會,並從併購中持續創造價值。

「臺灣企業若能採用全潛力PMI(Full Potential PMI)的思維,結合數位轉型與全球市場佈局,將能在併購中創造更大的價值。」只要有正確的心態,企業可以將PMI從原本的削減成本活動,轉變爲更廣泛的企業重塑平臺,透過PMI的整合和轉型的雙重努力,來提升營運成果,同時儲備未來成長所需的能力。

併購不僅是企業擴張的手段,更是推動策略轉型的絕佳機會。「成功的併購不只是兩家公司的簡單合併,而是打造一個更強大、更具競爭力的全新實體。」馮博堅鼓勵臺灣企業把握這波併購熱潮,運用全潛力PMI的策略,開啓全新的成長與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