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嶺潭26年後再現地表 村民驚喜又憂心

草嶺堰塞湖相隔26年再度出現,照片左方是崩落的山坡阻塞清水溪河道,河水回堵變成堰塞湖。(圖/蘇大昆)

草嶺堰塞湖目前約100公尺長。(圖/蘇大昆)

26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重創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造成崛畓山大規模走山,崩落土石堵住清水溪河道,形成長達數百公尺的堰塞湖「草嶺潭」,當年草嶺村曾沿湖開設數個碼頭供遊客搭船遊湖;這次丹娜絲颱風豪雨又造成崛畓山山崩,雖然村民又驚又喜,但傾向開挖讓它迴歸河道。

歷史上的「草嶺潭」至少4度出現於地表,自日據時期以來,幾乎都是因地震或豪雨引發山崩阻斷清水溪而形成堰塞湖。

1999年九二一地震出現的堰塞湖草嶺潭。(周麗蘭攝)

最近三次明確紀錄分別爲:1979年豪雨山崩、1999年九二一地震大走山,以及2025年7月此次因颱風豪雨再度崩塌。 這次堰塞湖大約本月7日形成,崛畓山再度發生大規模崩塌。

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今(9日)原計劃上山會勘,但山區雨勢過大,暫時無法前進,崩塌體積與壩體高度仍待後續確認。

草嶺村長陳兵通指出,崛畓山地質本就鬆軟不穩,但自九二一地震以來歷經無數地震與颱風,26年間從未再發生大規模崩塌,此次可能是殘坡經多年風化失穩崩落。

據村民蘇大昆操作空拍機所拍攝畫面,截至今(9日),回堵形成的堰塞湖長度約100公尺,但壩體厚度看不出來。

此次草嶺潭再現地表,令許多村民驚喜萬分,畢竟相隔26年,許多年輕一代已未親眼見過。

當年九二一地震所造成的草嶺潭,雖壩堤長達5公里,幾乎無潰堤疑慮,但爲確保下游安全,第四河川局在草嶺潭末端開鑿河道引流,使湖水逐日緩慢泄出,最終在臺風帶來的上游土石沖刷下,草嶺潭歷經約5、6年後,約在2004年完全消失。

村長陳兵通與鄉代會副主席賴嘉濱皆表示,草嶺潭雖有一定觀光潛力,若不處理,萬一潰堤將對沿岸與下游居民構成安全威脅,還是開闢水道導引流比較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