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草嶺潭「五度現身」 專家:暫不處理、自然恢復

2025年7月7日丹娜絲颱風過後,古坑鄉草嶺村崛畓山崩塌形成第五度史上草嶺潭。(圖/蘇大昆)

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的崛畓山因連日豪雨發生山崩,造成清水溪河道阻斷,形成堰塞湖「草嶺潭」,這也是歷史上第五度出現。草嶺潭的安全問題備受關注,第四河川分署評估認爲,先暫不處理,待其自然恢復。

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9日會同縣府、古坑鄉公所派員勘查後初步研判壩體高度約60公尺、長約320公尺,洄水約2.2公里、蓄水量2245萬立方公尺。

1999年九二一地震過後形成的堰塞湖草嶺潭,已於2004年自然消失。(周麗蘭攝)

四河分署對於此次堰塞湖安全評估相當謹慎,經專家精密計算後發現暫無立即危險,因爲壩體若在1小時內潰決,平均流量約每秒6200立方公尺,等同清水溪治理計劃20年重現期洪水等級,未達清水溪警戒水位,但建議下游工程與人員進出需管制。

此外,壩體位於人員與機具難以抵達的深槽峽谷,且缺乏足夠空間設置避難設施,整體安全考量,先暫不處理,待其自然恢復。

此次是草嶺村繼1862年豪雨或地震、1942年豪雨、1979年豪雨、1999年九二一地震後,再次於2025年因颱風豪雨引發山崩形成堰塞湖,統稱草嶺潭。

據歷史文件記載,1862年崛畓山坡發生大規模滑動,崩落土石堵塞清水溪,形成天然堰塞湖,1898年潰堤。1942年又形成草嶺潭,1951年天然壩潰決,造成下游74名官兵罹難;1979年又因豪雨造成堰塞湖,數日後潰決;1999年921地震崩塌形成長達5公里草嶺潭,2004年敏督利颱風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