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嶺潭「驚鴻一瞥」3天消失 村長:安全最重要

古坑鄉草嶺村清水溪因山崩土石阻塞,一度形成史上第五度草嶺潭,昨日已經大幅消退,下方是溢堤的缺口,猶如瓶頸。(蘇大昆提供)

從另一個角度看草嶺潭溢堤後急轉90度(圖上方)往下游奔流而去。(蘇大昆提供)

雲林古坑鄉草嶺村因山崩阻塞清水溪形成的堰塞湖「草嶺潭」,歷經短短3天壽命,今(13日)水位大幅下降,幾乎恢復原本溪流樣貌。草嶺村長陳兵通表示,雖然消失得有些快,但從安全角度來看是好事,對下游民衆比較安心。

草嶺潭於8日晚間因山崩造成河道阻斷,形成堰塞湖。9日傍晚順利溢流後,湖水開始急遽外泄,崩塌處中央被切出水道,至10日已下降23公尺,11日、12日連續晴天,水位持續退去,河道中原被淹沒的沙洲也逐漸露出。

村長陳兵通指出,堰塞湖初期水面最寬約有400到500公尺,但溢流後水勢迅速沖刷鬆軟的堆積沙,落差估計達百米,至今僅剩約30至40公尺寬的河面,幾乎回到原本清水溪的樣貌。

這起堰塞湖事件,一度引起潰堤恐慌,下游民衆緊急撤離,草嶺國小也因此停課。大自然力量難以預測,湖水9日傍晚即溢流,積水面積銳減,因河川作用而消褪。

根據歷史文件記錄,這是草嶺地區史上第五次出現堰塞湖,應該是最「短命」一次。

陳兵通表示,村民蘇大昆連日來每天早晚都用空拍機記錄湖況。至於是否將空拍影像對外公開,他說未來會再思考是否整理展出,讓更多人見證草嶺潭的短暫壯麗。

對於這場「驚鴻一瞥」的自然奇景,記者詢問是否感到可惜?陳兵通說,還是下游民衆安全比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