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林、郭富城誰睡的健康?醫揭「1關鍵」差很多:不是睡夠就好
▲天后蔡依林早睡引發網友效仿。(圖/翻攝蔡依林臉書)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天后蔡依林的「晚上9點半睡覺」和香港天王郭富城的「固定早上6點睡覺」持續引發討論,很多網友疑惑到底哪個比較正確?對此,精神科醫師指出,很多人以爲只要「補足8小時」就能維持健康,但事實並非如此,即使睡眠時數足夠,若日夜顛倒,長期下來仍會對健康造成隱性傷害。
專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睡眠不僅僅是長度問題,更重要的是是否符合人體的生理時鐘,人體除了需要足夠的睡眠時間,還必須遵循「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這是人類在演化過程中,爲了適應地球日夜交替而形成的內建時鐘,會主導荷爾蒙分泌、體溫調節、新陳代謝等重要功能。
楊聰財說明,褪黑激素通常在晚上分泌,幫助人入睡,皮質醇則會在白天分泌,讓人保持清醒與專注,若作息與節律錯位,這些激素就無法在對的時間發揮作用,久而久之便會打亂身體機制,也就是說,日夜顛倒就像逆地球的自然規律在生活,即使睡飽,身體內部的運作卻是混亂的。
他進一步提到,像郭富城這樣多年維持「晚睡晚起」模式,短期內或許感受不大,但長期下來可能會引發一連串健康隱憂,包括「內分泌失調、腸胃功能紊亂、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代謝異常、認知功能下降」,這些影響通常不是立即出現,而是隨着歲月累積逐漸顯現,等到身體出現警訊時,往往已經是慢性病的前兆。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人都能適應相同的睡眠時段。楊聰財坦言,有些人天生屬於「夜貓型」,偏好晚睡晚起;有些人則是「晨型人」,喜歡早睡早起,這種差異,其實與基因有關,根據研究發現,特定的基因變異會影響「時鐘基因」的設定,導致部分人傾向延後入睡,這在醫學上被稱爲「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羣」。
不過楊聰財強調,即使有基因差異,仍然無法完全脫離晝夜節律的影響,如果長期作息與社會規範完全脫節,對健康和人際生活依然會造成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