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就想睡!醫5招有解:進食順序很關鍵

不少人都有過吃飽後,出現疲憊、想睡覺的經驗。(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不少人都有過吃飽後,出現疲憊、想睡覺的經驗。對此,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分享5招避免飽困,包括勿大吃大喝、少吃高升糖指數(GI)食物、正確進食順序、餐後簡易運動,以及餐後曬太陽。其中他提到,遵循水、肉、菜、飯、果的進食順序,有助於減緩血糖上升速度。

爲何餐後會想睡覺?醫師陳威龍在診所YouTube頻道發影片說明,吃飽後,尤其是攝入大量的高碳水、高GI食物,會讓血糖上升過快,令人感到疲憊。此外,有部分研究指出,吃飽後,身體的血液會流向腸胃,以幫助消化器官作用,並減少大腦的供血量,進而讓人容易疲憊、想睡覺。

至於該如何避免飽困的情況發生?陳威龍提供5招如下,以供民衆參考:

1、避免大吃大喝:易造成血糖急遽上升。

2、少吃高GI食物:GI值越高食物,通常消化越快,越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

3、正確進食順序:將吃飯順序調整成「水、肉、菜、飯、果」,有助於減緩血糖上升速度。

4、餐後簡易運動:例如散步,除了能幫助消化,還能減緩血糖驟升。

5、餐後曬太陽:也能抑制褪黑激素,減少睡意。

醫師「虞哥」曾在粉專發文提到,許多研究都表明,飯後散步對穩定血糖很有幫助,尤其對於糖尿病患者及有血糖調節問題者更爲有效。其中一項發表於《國際行爲營養與體力活動期刊》的研究就發現,飯後進行約15分鐘短暫的散步,對於血糖控制比在其它時段,做一次長時間的運動效果更好。

而飯後散步之所以有利血糖控制,虞哥解釋,主要在於其可促進肌肉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從而減少血糖濃度;另外,也可提高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身體更有效地使用胰島素調節血糖。

除了穩定血糖外,虞哥說,飯後散步還有助於消化、減少胃腸道不適,並有益於心血管健康。若不方便出門,不妨站起來做5~10分鐘的墊腳運動,也是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