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血不等於抽血?臺師大調查曝4大疑點待釐清
臺師大抽血案舉國關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灣師範大學女足隊爆出抽血爭議,但目前此案鮮少研究端的聲音,且仍有4大混淆點待釐清,包括教練與學生的說法爲何有出入?抽血和採血一樣嗎?聯合報掌握臺師大校方內部討論內容,學生指控的每天抽3次血,包含靜脈抽血及指尖採血,無違反研究倫理;國科會113年「精準研究計劃」確定是醫護人員抽的血,只是在調查霸凌案時,發現多年前的計劃,曾有非醫護人員實施。至於連續抽幾天血,每天抽幾次,須把這7年來所有的研究案都拿出來調查,以及看不同研究案時間有沒有重疊,才能判斷。
臺灣師範大學一羣女足選手指控教練周臺英,要求她們連續14天、每天3次抽血,否則就威脅要扣學分、退學,且抽血還是由無醫療資格的人操作。學生身心受到嚴重創傷,網路上許多人力挺受害學生,盼校方嚴懲相關人員,還學生公道。
隨着輿論壓力升高,就連行政院長卓榮泰也表示震怒,北檢也介入調查。聯合報整理出臺師大女足抽血案的幾項「混淆」與「爭點」:
混淆1:爲什麼教練和學生說法不一致?爲何臺師大倫理調查報告和霸凌報告結果有落差?
一名參與調查的臺師大運動與休閒學院教授表示,最早「研究倫理調查報告」調查的是「國科會精準運科研究計劃」(陳忠慶教授的計劃,周臺英是共同主持人),結果確實是都有合格護理人員進行抽血,也沒有連續14天,每天3次的抽血,但確實有受試者同意書後籤,以及沒有申請變更的未符合研究倫理規定情事。但之前的研究案,並沒有調查的報告。
而「霸凌報告調查」,學生則是把過去7年所參與的所有研究案放在一起講,所以根據學生提出的證據,以及周臺英老師自己承認確實有研究生(非專業人員)進行抽血的情況。
至於連續抽幾天血,每天抽幾次,這名教授說,必須要把這七年來所有的研究案都拿出來調查,以及看不同研究案時間有沒有重疊,才能判斷。至於每天抽3次血,可能包含靜脈抽血及指尖採血,這是有的,但這部分沒有違反研究倫理。
總結來說,因爲一開始研究倫理調查,只有針對「國科會精準運科研究計劃」(113年),但霸凌報告的時間線拉得很長,所以出現學生和老師說法不一致。但時間線拉長,確實有「非專業人員抽血」、「同意書後籤」及「受試者費用繳回當隊費」的問題。
混淆2:「抽血」跟「採血」一樣嗎?抽血檢測在體育、運動相關科系是否很普遍?
臺師大體育室主任李佳融表示,抽血檢驗是現代運動科學與醫學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不僅是診斷疾病的手段,更是提升競技表現、維護運動員健康、實現科學訓練與個性化管理的重要依據。
李佳融說,採血與抽血常用在世界級的優秀選手監控,例如:技擊運動種類的選手監控,回合與回合之間的恢復、場與場之間的恢復、每天訓練的恢復等。每一次的比賽監控大約要有5次的採血,以利瞭解血乳酸數值的變化。通常研究實驗抽血與採血的值量爲,抽血平均約5至6cc(靜脈抽血)、採血平均約0.0003cc(指尖、耳垂)。
一名臺師大運動與休閒學院教授也提到,抽血在運動科學研究是很普遍的研究方法。透過學生的影片看起來,抽血就是針筒放進去肘關節的靜脈血管,但是事實上,在研究過程中,有些是指尖或耳垂採血,但大家現在統稱是「抽血」,這也是一種「混淆」。譬如,扎指尖連續三到五天,那就是抽血五次嗎?嚴格講,統稱是算,但是大家聽到,就會覺得連續抽血五天很過分。甚至網路還有人說抽血是要去賣血,「都被放太大了!」
李佳融則指出,血液檢測在運動醫學有以下作用:1. 提升運動表現:優化營養狀態、監測荷爾蒙變化、瞭解代謝功能;2. 促進恢復與預防過度訓練:監測疲勞與肌肉損傷、評估發炎反應,避免「倦怠」與受傷;3. 全面健康監測與疾病預防:建立健康基準、監測免疫系統,早期診斷與評估;4.實現訓練與營養的個人化:量身定製訓練計劃與制定精準飲食方案;5.科學決策與跨專業溝通:客觀數據支持進行長期趨勢監測。
混淆3:違法抽血七年?總共抽了多少血?抽的血用在哪裡?
「國科會精準運科研究計劃2.0」爲一個四年期計劃,執行期限爲112至115年。臺師大「國科會精準運科研究計劃2.0」才執行二年(112至113年),爲何「國科會精準運科研究計劃2.0」變成執行七年?
有媒體寫「違法抽血七年」,一名臺師大運動與休閒學院教授認爲「這樣說真的太放大了」,一個實驗不會連續做七年,那是牽涉到很多個計劃。他覺得,學生之所以會講說有七年,應該是把所有研究計劃全部「和」在一起,因此纔會有周臺英老師爲了博士論文去抽學生的血的說法,但事實上,周老師的博士論文沒有抽血,也不是用精準計劃的資料。不過,確實曾發生違法抽血的錯誤,所以周老師必須深刻檢討。
這名教授補充,學生可能搞不清楚現在做的是哪個計劃?哪個實驗?只知道自己一直被抽血,所以產生混淆,這點完全能夠理解。至於抽血數量等,校方正和計劃主持人釐清中。
至於抽出來的血,究竟用在哪裡?周臺英回覆,血樣是用來測血液肌酸激脢活性、肌紅素、乳酸脫氫酶等,作爲評估骨骼肌、肝臟、腎臟、脫水、心臟等不同身體部位器官疲勞的評估指標。
指尖血乳酸(如測血糖):90分鐘比賽前中後總共8個時間點,每個時間點0.002cc,共0.016cc。
採血:手肘靜脈血液採集,每天抽血一次計5-8cc。
混淆4:學習還是訓練?傻傻分不清
這次主要爆料的學生,是校隊成員,在學期間兩次出國交換,主要是因爲大四下要到歐洲交換,沒辦法再修大四必修「專長訓練」,可能導致延畢。事發後,臺師大校方進行制度面的檢討,運動競技學系大四必修專長訓練學分改爲選修,確保學習與訓練合理分離,並通過教務會議,下學期立即實施。
臺師大一級主管表示,這次修法是正向的,讓運動競技學系學生有選擇不參加代表隊的權利。因爲依照學生說法,爲了要畢業,就一定要修專長訓練的必修學分,修八學期,每個學期都要通過,只要一個學期沒通過,就要延畢。現在改爲大四選修,只要六個學期通過,三年之後就可以不必再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