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選讀》川普式勝利一場空? 如願提高關稅 具體細節缺乏
美國總統川普宣稱「對等關稅」策略奏效,自己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於週四(7月31日)簽署行政命令,確定了對多個國家和地區徵收的「對等關稅」稅率,具體從10%至41%不等。這項新的稅率方案將自美東時間8月7日凌晨12時01分(臺灣時間8月7日中午12時01分)正式生效。
川普宣稱,自己取得了一系列勝利,與貿易伙伴達成了多項協議。有分析認爲,儘管川普在沒有引發重大貿易戰的情況下,與主要貿易伙伴達成了協議,然而,除了成功提高關稅之外,要斷定川普究竟取得了多大的勝利成果,恐怕仍有相當的難度,因爲這些貿易協商的具體成果,目前依舊存在着許多的疑問與不確定性。
川普近日已陸續宣佈與日本、歐盟、南韓等主要貿易伙伴達成協議,將爲美國產業帶來重大貿易機會,並吸引前所未有的外國投資。可是在宣佈達成協議後,已有跡象顯示,歐盟、日本等國政府無法保證其承諾的私人部門對美投資,且對協議主要條款的解讀也存在分歧。
川普在7月22日宣佈與日本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將對包括汽車在內的日本商品統一徵收15%的關稅。作爲交換,日本承諾設立一個5500億美元(約新臺幣16.65兆元)的對美「投資工具」。
不過據熟悉美日談判的官員透露,協議留下了巨大的解釋空間,這種情況導致雙方對協議內容的理解出現明顯分歧,特別是在投資規模與利潤分配方面。川普聲稱,5500億美元是「100%」給美國的「簽約獎金」,還聲稱美方將獲得其中90%的利潤。可是日本方面卻表示,利潤分配比例將「基於各方貢獻度與承擔風險程度」。
美歐貿易協議也存在同樣的解釋分歧狀況。川普上週日表示,歐洲將把對美商品的關稅降至零。但歐盟隨後澄清,這僅適用於商用飛機及其零部件等部分產品,至於工業品與農產品關稅仍在協商中。
美日貿易協議存在解釋分歧問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關於日本承諾對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一事,據美國知名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白宮官員證實,日方協議的具體細節目前仍在制訂當中,聲稱這將會是「由日本所資助,並且在總統的指導之下所部署的投資工具」。然而,日本首相石破茂在記者會上的描述卻有所不同,他表示,這筆資金將會包含「貸款與投資」,但並未詳細說明具體的細節內容。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日本部主任Kristi Govella指出,「從日本方面來看,這似乎更像是一項由企業主導的事業,而日本政府透過貸款和其他援助來支持」。
歐盟執委會一名資深官員也坦承,歐盟承諾在2028年之前在美國新增投資6000億美元(約新臺幣18兆元)是「是基於私人公司的意圖」,布魯塞爾方面對此並沒有管轄權。
外界質疑川普關稅在降低外國壁壘或爲美國企業吸引外資方面的真正成效。(圖/美聯社)
儘管這次沒有「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川普總是臨陣退縮),8月1日的關稅最後期限看似被兌現,但7月31日的公告遠非終局。事實上,對等關稅要等到8月7日才生效,這相當於爲未簽約國家爭取了1周的談判窗口。但這段緩衝期可能遠遠不夠,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已在政府內部多次強調。真正的截止日期是9月1日美國勞工節。
從延遲生效、多方豁免,到面臨司法挑戰,不確定性依然籠罩市場。加上協議缺乏具體細節和任何形式的書面文件,引發外界對川普在降低外國壁壘或爲美國企業吸引外資方面真正成效的質疑。
彭博Markets Live策略師Garfield Reynolds指出,「這些關稅將損害全球貿易與經濟成長,並可能使美股自近期高位回落。持續的不確定性也會抑制企業決策,進一步打壓成長。儘管多數新關稅低於4月2日曾被警告的極端水平,但很多稅率缺乏明顯邏輯增加了政策的不可預測性」。
分歧與模糊的表述同時也可能造成川普黨內盟友的困擾,特別是那些希望最終爲本州出口商擴大市場的自由市場共和黨人。北卡羅來納州聯邦參議員Thom Tillis表示,「我想看到其中一些協議的文本和機密附件,因爲這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