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選讀》川普無視兩大貿易談判規則 美中關稅戰將成全球災難

美國與中國貿易與關稅談判前景很難令人樂觀,主要是川普的貿易戰在策略與實際運作上是一團混亂。(圖/路透)

美國與中共已經準備展開貿易與關稅談判,但前景很難令人樂觀,主要是川普的貿易戰在策略與實際運作上是一團混亂,就像他裁減一大堆聯邦行政機構一樣粗暴與鹵莽。歷史悠久的美國《大西洋月刊》就美中貿易戰撰文指出,要打貿易戰必須有2個條件:弄清楚敵我實力對比以及有一套明確的政策。可惜川普兩者都缺乏,他將因此擾亂全球聯盟與重塑國際供應鏈,損害貿易戰雙方與全球經濟。這篇題爲《與中國打貿易戰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主意》主要內容如下:

與在亞洲進行陸地作戰一樣,跟中國打貿易戰一般來說並不是好主意。但是如果堅持要這麼做,就必須遵循2條規則:

首先,要弄清楚數量上對比的實力。中國大陸是有十幾億人口的工業大國,美國是人口不到4億的金融和科技大國,而爲了取得獲勝的最大可能性,美國必須建立一個由北美、歐洲和亞洲貿易伙伴組成的復仇者聯盟,一旦被大陸切斷重要的產品或材料,這些盟友將有助於保持美國供應鏈的韌性。更重要的是,有盟友支持,可以壓制中共尋找替代出口市場,降低其貿易報復的可能性。

由於對中國商品關稅即將開徵,美國民衆爲避免課稅漲價而提前搶貨,導致許多商品供應鏈大亂。圖爲一家嬰兒推車的經銷商忙成一團。(圖/美聯社)

其次,政策明確最重要。美國要重建AI、電腦、能源與國防制造業的代價很高,若要吸引國內外的資金,就要讓投資者明白關稅稅率很穩定,如果關稅政策變來變去,沒有人會願意砸錢在美國偏僻的農業州興建工廠。

目前白宮不只是違反這兩條規則,它根本是把所有規則全給燒了。美國揚言併吞加拿大,還要對盟友徵收高關稅,同時也沒有制定課徵關稅的計劃,經常是今天宣佈、隔天取消,接着再重新宣佈新的政策。這很像哥哥假裝給弟弟妹妹糖果,然後每次都是隔5秒鐘就把糖果搶走一樣。

4月9日白宮宣佈暫緩課徵關稅後,紐約股市立即反彈大漲。但至今爲止美股仍驚魂未定,市場交易情緒尚未恢復正常。(圖/路透)

然而,這就是美國與中國貿易戰的現況。今年2月川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徵收10%的關稅,3月份新關稅提高至20%,4月份再次上升至145%。幾天之後,美國政府突然又說部分中國製造的電子元件將免徵新關稅,幾個小時後又改成所有電子產品都不徵收新關稅。現在沒人能說出這些數字是多少,也不知還要再修改多少次。

有一點似乎很清楚:川普政府發動對中國貿易戰,就像它裁減能源部核安全局、以及資遣退伍軍人辦公室關鍵工作人員,或突然要削減社會保障局客戶服務員工一樣,既不用心,更談不上深思熟慮。

中國對川普不斷升級的關稅作出迴應,限制了幾種幾乎完全在中國加工的金屬的進口,影響了美國汽車、飛機、軍工和電腦等產業的關鍵材料。這是非常糟糕的壞消息,密西根州立大學教授、供應鏈管理專家傑森.米勒說:「某些產品例如智慧手機、筆電、玩具、鋰電池,因爲從中國進口占很大比例,很難想像如何迅速與中國脫鉤。」

美國依賴中國最深的有兩類:第1類是典型的家庭用品,如兒童用品與廚房器具;第2類是金屬和電子產品。(圖/路透)

米勒提供的數據顯示,美國依賴中國最深的有兩類:第1類是典型的家庭用品,如兒童用品與廚房器具,大部份佔8成至9成以上,每年金額都高達數十億美元,加徵關稅後這些商品若不是買不到,就是價格翻倍;第2類是金屬和電子產品,這對美國製造業和能源很重要,包括智慧手機,還有製造其他電子產品需要的鋰、鎳、鈷和錳,中國一旦管制,美國的電子產品與電動車用電池價格會迅速飆升。

美國也向中國出口超過1000億美元的商品,例如大量榖物、大豆,還有70%以上的冷凍豬內臟與20%以上的冷凍牛肉賣給中國,以及51%用於製造電腦晶片的光學儀器以及32%的半導體設備。

如果美國失去數十億美元的農產品買家,許多美國農民將會陷入困境,美國民生用品市場也會陷入混亂。(圖/路透)

這些數字說明了一種危險的不對稱現象:中國可以更輕鬆地轉移其進口供應鏈,例如從巴西等國家進口大豆,從日本或歐洲購買半導體制造設備。而如果美國失去數十億美元的農產品買家,許多美國農民將會陷入困境。所以,貿易戰的代價不僅是犧牲了出口的貿易收入,還要爲保護失去出口市場美國人提供補貼支出。

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將是一件高度不確定且混亂的事情,它可能會擾亂全球聯盟與重塑國際供應鏈,不僅會損害貿易戰雙方,還會損害整個地球的經濟。美國有個特別的理由擔心貿易戰的後果:中國是全球一些最重要金屬和機器製造的關鍵國家,其中還包括美國重建工業基礎所需的金屬和機器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