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劃法公聽會 地方盼擴大統籌分配、一般補助款不減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上午召開「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公聽會,財政部長莊翠雲(中)與國庫署署長陳柏誠(右)兩人不約而同托腮,專心聽取專家針對財劃法的建議。記者杜建重/攝影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召開「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初步審查會議及公聽會,財政部長莊翠雲會前受訪重申,希望調劑財政盈虛,達成均衡區域發展,對地方政府意見採開放態度。
目前財劃法修正草案累計已達17案,但仍無行政院版。對於財委會舉辦公聽會,莊翠雲表達感謝。對於邀地方政府協商時程,她說,先聽取地方政府、專家意見再安排時間。
莊翠雲指出,各地自然環境差異,工商發展條件不同,稅源也明顯差距,財劃法修法主要是調劑財政盈虛,均衡區域發展。
公聽會上,各縣市政府發言踊躍,未有縣市長出席,提出意見仍分歧,以六都爲例,臺北市財政局長鬍曉嵐建議,根本解決方式中央應把餅做大,營業稅應全數迴歸地方,保障社福教育等一般性補助款等。高雄市財政局長陳勇勝則認爲22縣市各有考量,水平要審慎,單一指標無法當作指標,應重視每項指標。
新北市財政局長陳榮貴說,大家應先求有再求好,中央應先把精省後地方減少的15%先歸還,中央多拿得先還給地方。臺中市財政局長遊麗玲認爲,中央應擴大釋出財源,把餅做大,維持既有方式才能解決財政困境。
其他縣市方面,新竹市建議應擴大地方財源、畫一直轄市與縣市分配基礎外,考量地方稅收貢獻。如竹市長期受竹科園區外億成本負擔,應給予稅收合理補償。
雲林縣提出,財劃法修正應該基於公平正義原則,把地方消失的15%拿回來,所得稅、營業稅應提高分配比例。雲林像是臺灣人的媽媽,從早餐到宵夜都吃雲林農產品,雲林是全國糧倉,農林漁牧貢獻應該納入指標,特別的犧牲要有特別補償,像是承擔石化業犧牲,要有合理專款補助。
宜蘭縣無奈表達,宜蘭被大家人認爲是東部,北北基桃又排除宜蘭市是北部,縣府財政任性有待加強,支持立院支持度最高版本。嘉義市訴求,提撥一定比例分配給地方政府、重新檢視收支,中央權責中央負擔、檢討一般性補助款分配、給予省轄市額外加權、年度統籌款爲分配應全數再分配地方。
彰化縣同樣支持擴大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規模、一般性補助不低於修法前財源以及將風電、光電貢獻納入。
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看法,不必捨近求遠、緣木求魚,依現有統籌款與補助款合計數,在地方政府間的分配情形爲基礎,可以考慮全數、舊稅即良稅、兩款目前分配情形,是社經發展與政治運作下的均衡。也建議設置撥款委員會,避免政治分配,且修法兩年後檢討。
臺北大學公行系教授呂育誠則建議,統籌分配比率已協助縣市執行全國一致性政策需求爲着要考量,縣市應相對符合特定政策標準,配合地方稅法通則,強化縣市財政自主。透過制度面建立協商機制,過程面可考慮縣市提供具體運用計劃與成效預評,結果面則可定縣市不得以普通統籌款收入支應會計科目,或限定一定比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