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部開鍘 對越南水泥課反傾銷稅
財政部22日宣佈,對越南卜特蘭水泥及其熟料課徵反傾銷稅。圖爲臺泥董事長張安平曾批政府再三拖延。(本報資料照片)
財政部22日宣佈,對越南卜特蘭水泥及其熟料課徵反傾銷稅,自2025年7月28日起課徵,爲期5年,稅率在13.59到23.2%間,這也是我國首次對「產業有實質損害之虞」課徵反傾銷稅。但碳費開徵在即,臺泥認爲這還不夠,呼籲政府要加速規畫「臺版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
臺泥董事長張安平曾經批評政府反傾銷處理「一而再、再而三」往後延,政府難有保護作爲,使得越南的水泥傾銷調查和對產業損害情況備受關注。
經濟部針對越南水泥傾銷初步調查,認定有傾銷事實,該傾銷對國內產業有實質損害之虞,當時財政部並未課徵臨時反傾銷稅。不過,經濟部最後產業損害調查中,認定越南水泥有實質損害之虞,經財政部關稅稅率審議委員會通過,對越南水泥課徵反傾銷稅。
對於外界批評,財政部也曾經澄清,與經濟部均依法定程序處理,絕無拖延情事。財政部官員解析,經濟部初步調查和最後調查都認定對產業「有實質損害之虞」,除調查問卷和參考資料,後者會是更新資料、更貼近現在外,適用法律不同,也是爲何未對越南水泥課徵臨時反傾銷稅。
課徵臨時反傾銷稅主要是依據《平衡稅及反傾銷稅課徵實施辦法》避免產業在調查期間繼續受到損害,須要有實質產業損害;而《關稅法》第69條規定,損害產業是指對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有實質損害之虞以及延緩我國該項產業建立,也就是阻礙產業萌芽,就可課徵反傾銷稅。
臺泥指出,這次課徵的13.59%至23.2%反傾銷稅率,僅能部分縮小進口水泥與臺灣本地水泥之間約新臺幣500至700元的價差。等碳費實施後,不公平競爭的現象只會持續擴大。
臺泥認爲,製造業是吸納大量勞動力、支撐社會穩定的經濟發展基石。在討論產業是否需要受到保護時,不能只用產值高低來衡量。爲維護本地勞工權益,並促使國內外產業在公平的碳成本基礎上競爭,臺泥呼籲政府對進口水泥加速規畫「臺版CB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