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花生!這些食物易藏毒素「早餐谷片」也中
黴菌毒素易藏在早餐谷片裡。(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黃麴毒素被列爲「一級致癌物」,除了易在保存不當的花生中出現,也可能藏在起司裡。醫師劉博仁指出,有些黴菌毒素肉眼難見,長期攝取會對肝臟、腎臟甚至免疫系統造成傷害,更有研究指出與肝癌、膽道癌有關。像是起司就可能因保存不良含有黃麴毒素和赭曲毒素A,而玉米、小麥、早餐谷片等穀類製品也可能藏有黴菌毒素,因此保存方式相當重要,如何避免受潮是關鍵。
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在臉書粉專指出,因氣候變化,潮溼環境日益普遍,導致黴菌污染問題悄悄升溫。有研究表明,起司若保存環境不當,也可能含有黃麴毒素和赭曲毒素A,分別具有肝毒性與腎毒性,黃麴毒素甚至還被列爲第一級致癌物。這些毒素可能來自乳牛吃了受污染的飼料,也可能是起司在發酵熟成過程中,由污染的黴菌產生。必須注意保存條件,避免潮溼、久放,並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
此外,一篇來自歐洲的研究追蹤了數萬民衆的飲食數據,發現一種常見的黴菌毒素「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與肝癌的發生風險有明顯關聯。這種毒素常見於穀類製品,包括玉米、小麥、早餐谷片等,顯示黴菌毒素在日常飲食中扮演着潛在的健康危機角色。
劉博仁指出,黴菌毒素不像一般細菌會引起急性中毒,而是透過長期、低劑量的慢性攝取,悄悄影響肝腎功能和免疫系統,甚至導致基因損傷與癌症發生。黴菌毒素無色無味,常在食物保存不良或加工過程中產生,即使加熱也不一定能完全破壞。
劉博仁建議,發黴的食物不要吃,毒素可能早已擴散,就算切掉髮黴部分也沒用;穀物、堅果、起司、豆類等容易受潮的食品,要留意保存期限與保存方式;家庭環境溼氣也要注意,黴菌會在潮溼的廚房、浴室或空調濾網中繁殖,透過空氣中的孢子影響呼吸道健康。
此外,應購買經檢驗合格、有品質保障的乳製品、穀類與調味品;飲食要多樣化、避免偏食,減少單一來源造成的毒素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