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5天 探勘人員今終於抵達馬太鞍溪堰塞湖 沿途滿是煙塵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造成下游光復鄉慘重災情,且仍有再次形成堰塞湖的可能,由於沒有路徑可通往堰塞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上月底出動9人探勘隊伍,以野地探勘方式,徒步來回記錄,隊員走了5天,今天下午抵達湖區,分享沿途都是煙塵,甚至看不見太陽。花蓮分署表示,此行將作爲未來監測、勘查與工程規畫的基礎。
林保署花蓮分署連日監測,堰塞湖水量約590萬噸,約是溢流時滿水位的6.4%。但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示警,因山區仍有2.5億噸土砂、地震、豪大雨時,仍有二次形成堰塞湖的風險。
災害發生後,林保署組成9人探勘小組,成員包括森林護管員、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東部搜救委員會與登山協作,上月30日出發,全程徒步,並對路徑作完整紀錄,一行人昨天下午抵達湖區,隊員分享,環境充滿煙塵,眼睛容易進沙、呼吸困難,靠近湖區容易深陷泥沼,下切至1000海拔,連太陽都看不清,可見此行的艱鉅。
花蓮分署長黃羣策說,堰塞湖位於中級山,沒有路徑,探勘小組預計以11天完成探勘,並記錄來回的路徑。任務目的希望確認一條可以通行的路徑,作爲未來監測、勘查與工程規畫的基礎。
花蓮分署今天上午出動無人機航拍觀測,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高程1020.4公尺,湖區面積12.6公頃,蓄水量590萬噸,10月1日至今,堰塞湖體沒有明顯變化,但壩體穩定度仍不足。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組成人探勘隊,徒步走5天,今天下午抵達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圖/花蓮分署提供
林保署花蓮分署今天出動無人機航拍觀測堰塞湖,沒有明顯變化。圖/花蓮分署提供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組成人探勘隊,徒步走5天,今天下午抵達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圖/花蓮分署提供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組成人探勘隊,徒步走5天,今天下午抵達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圖/花蓮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