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美國人願意掏錢!大陸「AI訂閱制」行不通 科技巨頭危機
美中在人工智慧領域激烈競爭,大陸科技巨頭的投資尚未反映在營收上,分析師指出,迄今爲止,賺錢並不容易,與西方國家相比,大陸消費者對於訂閱製出現強烈反彈。(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中在人工智慧領域激烈競爭,大陸科技巨頭的投資尚未反映在獲利上。分析師指出,迄今爲止,賺錢並不容易,與西方國家相比,大陸消費者對於訂閱製出現強烈反彈,即使是阿里巴巴也是如此,阿里巴巴被視爲最積極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的大陸科技巨頭,幾乎每週都能推出創新改良。
路透社報導,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持續疲軟,阿里巴巴倚重的電商業務與競爭對手展開激烈的價格戰,與此同時,人工智慧領域的貢獻卻很微弱,壓抑阿里巴巴的成長前景。
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的數據,分析師預估,阿里巴巴第二季雲端業務(包括人工智慧產品)的營收僅較前一季成長4.3%至314億人民幣,此數字雖較去年同期成長18%,但成長趨勢正在放緩。
騰訊最新財報顯示,包含銷售人工智慧服務在內的業務收入成長,低於核心的遊戲業務。同時,百度廣告收入下滑也讓擴張人工智慧技術出現壓力。
大陸用戶習慣仍待改變,科技巨頭暫時難以獲利,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雖然在美國的人工智慧工具上很流行,但實際上,在大陸建立用戶付費模式非常困難。」
事實上,除了市場接受度有限,各大模型之間的價格戰也削弱企業獲利。在此狀況下,企業用戶將是科技巨頭鎖定的目標,科技研究公司Omdia首席分析師蘇連傑指出,「對大陸人工智慧開發者而言,消費市場是一個挑戰,更現實的道路將是企業市場。」
即使如此,人工智慧產業仍長期被看好,科技研究機構86Research分析師Charlie Chai認爲,人工智慧直接商業化在短期雖然受限,但長遠來看,帶動各行各業效率提升,供應商將透過API業務、授權等方式,享受龐大市場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