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喝太多!半夜狂跑廁所恐罹攝護腺癌 醫示警2症狀:已轉移

頻頻夜尿?當心可能是攝護腺癌找上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攝護腺癌是熟男的隱形殺手,位居國人男性癌症死因的第4名,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患者多數僅是尿急夜尿或背痛,卻不自知罹患攝護腺癌,甚至已轉移到脊椎,醫師許富順呼籲,男性過50歲應定期檢查。

一名58歲科技業高階主管健檢時發現,自己攝護腺特異抗原逐年升高,在接受磁振造影結合超音波的切片術後,診斷出第二期攝護腺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任許富順指出,攝護腺癌來得無聲無息,多數僅是尿急夜尿或背痛,患者通常不自知已罹患攝護腺癌,甚至已經轉移到脊椎。

許富順提醒,男性過50歲後,應每年攝護腺檢查,包括攝護腺超音波、觸診和攝護腺特異抗原抽血檢查,若癌症指數偏高,更要積極複檢,也可自費磁振造影,高階磁振造影MRI對於區分攝護腺的可疑病竈至關重要,AI判別從組織型態、細胞密度和磁振訊號等多種參數,能提供攝護腺腫塊的評分,讓臨牀醫師可以掌握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許富順指出,當懷疑攝護腺癌時,泌尿科醫師會建議超音波導引的經直腸切片,常規是隨機12針的切片。部分患者可能獲得僞陰性的狀況。他發現有不少患者,歷經多年數次的切片,不僅無法確診癌症,還發生切片導致感染甚至敗血症的副作用。磁振造影結合超音波的融合影像切片術,能使醫師對準可疑腫瘤,以穿刺針精確地將這些區域完成切片取樣,提高診斷準確性,減少手術併發症,患者也不會焦慮疼痛。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攝護腺癌(前列腺癌)爲男性常見的癌症,好發於60歲以上的年長者,在臺灣一年新增將近8000位罹癌者,奪走超過1800位國人的性命。不過相較於其他癌症,攝護腺癌的腫瘤進展較緩慢,有些人雖然得了攝護腺癌,但終生都不會引起健康問題,也不會死於攝護腺癌。但還是有部分人的攝護腺癌,除了引起健康問題外,還會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